廖末喜舞蹈劇場2011舞詩系列經典再現回顧舞展II─ 「飄」
廖末喜舞蹈劇場
「廖末喜舞蹈劇場2011舞詩系列經典再現回顧舞展II─『飄』」
實施效益:
舞詩系列經典回顧舞展,統整舞詩系列十年來廣獲好評的經典舞作,且投入新的巧思及創作元素,不但可刺激展演型態並提升公民美學,也替這些經典的作品注入創新的生命能量,藉由推出此系列舞展,讓更多民眾認識台灣現代舞蹈藝術發展的蓬勃,並見證南台灣舞蹈藝術的發展。
實施特色:
欲賦予舊作重製的嶄新面貌,並保留原作的精神與意涵,不論在創作與製作層面上都是一大挑戰。「飄」透過跨界合作資源整合,應用多媒體及科技創新表現手法,不僅延伸創作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更勝以往的視覺畫面,必能刺激與提升舞蹈展演生態。
2010年舞詩系列經典回顧,首次推出獲得大眾熱烈的迴響,2011年再次從歷年經典舞作中精選四首作品《飄》、《三位一體》、《向婆嚎海》及《小鬼湖之戀》,以情愛為主軸,體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環境間,環環相扣、密切而濃烈的愛與情感。例如:《飄》中樹與鳥的情愛;《三位一體》敘述男人身邊三個不同女人的角色——母親、妻子、女兒相互之間的親情及夫妻之間的愛情;《向婆嚎海》描述西拉雅族對祖先及祖靈的敬拜;《小鬼湖之戀》中愛到深處無怨尤的男女之情,並透過融入視覺藝術、影像科技等創新元素再製改編,延伸創作思維的廣度,並深化創作內涵。
實施影響:
透過重製經典舊作舞碼,編舞家重新審視舞蹈,舞者再次詮釋出舞作的意象內涵,賦予舊作重製的嶄新面貌。並藉由演出讓觀賞民眾從舞作中瞭解台灣本土濃厚細膩的人文風情,彰顯了舞蹈藝術的教育功能,並了解劇場藝術是結合舞蹈創作、肢體語言、文學、服裝、燈光、舞台設計等各項藝術的綜合,讓舞蹈藝術能落實在生活中,進而提昇民眾藝術欣賞的水平。
每一次廖末喜舞蹈劇場的展演,除了帶動一般觀眾對表演藝術的興趣以外,其演出的製作方式,也引領府城舞蹈界各舞團另一種的創作風潮,增進彼此之間的競爭性,進而提升舞蹈的層次,帶動全民生活與藝術結合的之風。
演出內容
舞碼一:《向婆嚎海 》/編舞:卓庭竹
編舞家以後現代的編舞技巧將肢體與道具靈活的運用,在舞作中展現不同以往的舞台視覺效果,將原民對祖先的懷念與對祖靈的敬仰,呈現民族與神靈、海洋交錯複雜的深刻情感。
舞碼二:《三位一體》/編舞:賴翠霜
透過舞者簡約俐落卻又不繁複的的肢體動作,呈現這首詩樸質實腴的溫潤感,表達一個男人身邊三個不同女人的角色——母親、妻子、女兒相互之間的親情及夫妻之間的愛情。
舞碼三:《飄》/編舞:蔡慧貞
當花的種子落在土壤裡,生命也隨著孕育、誕生、茁壯,生命週期如此週而復始的循環;一陣風吹來,花絮又將載著種子飄飛而去,它們在風中追逐、旋轉,繞著彼此,繞著新生的喜悅與盼望,當紅色花瓣在風中綻開,瞬間幻化有如鳥的雙翼展翅飛翔,直到它們相遇,風停了、墜落,生命再次降臨,羽毛自空中緩緩飄落,似花絮落在土壤裡……。
舞碼四:《小鬼湖之戀》/編舞:胡民山
源於魯凱族也流傳於排灣的傳說古語的吟唱帶出魯凱族傳說中的小鬼湖之戀,編舞家融合魯凱族傳統舞蹈的踏、點、滑、搖和身體的屈、伸、俯、仰……等,呈現出原住民傳統節慶的文化氛圍。舞者在舞台上揮舞著長長的白布,營造出在雲霧繚繞的小鬼湖。
舞碼五:《焚 》/ 編舞:廖末喜
描述舞蹈家終其一身對舞蹈的熱愛與執著。編舞家將詩的內涵融入舞作,在舞台兩側拉出的大紅布幔相互交叉,象徵著飛蛾舞動的翅膀,像燃燒的燭光、像殉身的飛蛾,從不對人辯駁,她對光執著的精神。
- 夜合─廖末喜舞蹈劇場2010舞詩系列經典再現回顧舞展(2010)
- 廖末喜舞蹈劇場2009年新創作巡演「築‧舞─舞詩Ⅷ」(2009)
- 2008廖末喜舞蹈劇場新創作全國巡演「啊!福爾摩沙」─ 舞詩Ⅶ(2008)
- 2007年廖末喜舞蹈劇場新創作 鸚舞 舞詩VI(2007)
- 2005年廖末喜舞蹈劇場年度新創作 舞詩IV 孕(2005)
- 夢咧震動 舞詩III(2004)
- 四月望兩 舞詩II(2003)
- 舞詩 台灣詩歌的舞蹈漫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