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瑩潔 SUN, Ying-Chieh
孫瑩潔於1971年出生於臺灣彰化,她的音樂教育專業背景為 : 臺中市私立曉明女子高級中學音樂班、國立臺灣範大學音樂系學士、美國賓州卡內基美崙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音樂系碩士、並於美國賓州匹茲堡大學(U.Pitt.)音樂系博士班研究作曲與音樂理論,跟隨Mathew Rosenblum學習作曲。2010年以論文「斯克里亞賓《普羅米修斯》 與新世紀音樂之關連及對個人音樂實踐的啟示」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研究所作曲博士,致力於創作,開展出極具有個人特色與東方人文美感的音樂作品。在國內的學習歷程裡,主要師事柯芳隆教授,並曾向熊澤民與戴維后學習作曲,以及接受過大陸作曲家陳其鋼多次指導作品;在美留學期間師事美籍西裔作曲家Leonardo Balada,並在法國Centre Acanthes ( 阿肯色中心 )音樂節中接受義大利籍作曲家Marco Stroppa指導作曲個別課程,深受啟發。孫瑩潔並不侷限自己的創作走向,融會貫通每ㄧ位她所尊敬的作曲家之風格,成為她個人的音樂語彙。除了作曲之外,孫瑩潔亦從事鋼琴演奏及教學,在國內時曾師事彭立品、林雅美、林嘉璋教授,在美留學期間師事奧籍鋼琴家Irene Shreier。透過演奏,她從中領悟到更多與觀眾交流的方式。現為ISCM-Taiwan(國際現代音樂協會臺灣分會)及ACL-Taiwan(亞洲作曲家聯盟臺灣分會)會員,並常參與作品發表音樂會。 1996年她曾獲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赴美就讀,在校成績斐然,並獲音樂系助教獎學金及獲加入Pi Kappa Lambda協會會員。學生時代作品已受到肯定 : 大學時期的鋼琴三重奏作品《爐香》( Burning Incense ) 獲財團法人佛教慈濟藝術獎學金;四重奏作品《偈》 ( The Buddhist Verse )發表於國際現代音樂協會( ISCM )之1996 世界音樂節(丹麥,哥本哈根);研究所碩士班時期以弦樂四重奏作品《冰凍的夕陽》( Frozen Sunset )獲美國拉丁美州弦樂四重奏( Cuartato Latinoamericano ) 作曲比賽首獎(美國,匹茲堡)。 近年孫瑩潔積極在國內樂壇發表創作,於2002年舉辦個人創作發表音樂會《現代音樂裡的詩情畫意》,2008年舉辦個人創作發表音樂會《姿影》,並屢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及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創作。大提琴獨奏曲《永遇樂》( Joy of Eternal Union )及吉他獨奏曲《夢的解析》( Fantasy Fragments )分別獲得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優等及特優。2006年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創作管弦樂作品《野柳綺想曲》。2008年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出版個人音樂文字創作集《真實的存在》。2009年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創作小提琴獨奏曲《紅樓魅影》(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聲樂作品《風與雲的捉迷藏》( The wind and the cloud's hide-and-seek )獲選進入2010兩廳院樂典-國人創作甄選計劃。管弦樂作品《野柳綺想曲》( Yehliu Caprice )並在兩廳院2010年國人作品首演計畫裡獲得演出發表機會,由陳美安女士指揮NSO演出。《野柳綺想曲》影音檔案並獲邀在野柳地質中心所主辦之呂良遠攝影展中參展。 2012年3月籌辦築韵音樂工作室,並參與2012台北藝穗節活動,舉辦《911 MUTA神變》音樂會,獲得熱烈迴響,獲得音樂中的音樂獎項。2015年將築韵音樂工作室改名為Sotto voce Music柔聲音樂工作室,持續推廣音樂創作活動。2017年8月,於臺中國家歌劇院舉辦個人創作發表會《如歌的行板》,深受好評。 孫瑩潔未來的創作規劃將以回歸文化本源與個人創作生命的開展關係為主,思索臺灣傳統音樂、東方時間觀與藝術美學等多元文化觀點如何融入個人創作語言為核心議題。其他請見個人網頁介紹:http://yingchiehsun.weebly.com/
精選作品
管弦樂/協奏曲
聲樂作品(含合唱曲)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無奈》為室內樂與聲樂獨唱 | 為女聲獨唱與器樂之五重奏 | 2017 | 3分27秒 | |
彈情III《浪淘沙》 | 為男高音獨唱與琵琶 | 2007 | 3分20秒 | |
風與雲的捉迷藏 | 為女高音獨唱與鋼琴 | 2006 | 5分30秒 | |
彈情II《鵲橋仙》 | 為男高音獨唱與琵琶 | 2006 | 3分15秒 | |
海上觀音讚 | 為混聲二部合唱 | 2005 | ||
彈情I《雨霖鈴》 | 為男高音獨唱與琵琶 | 2005 | 6分 | |
浮生若夢 | 為三部女聲合唱曲 | 2004 | 3分30秒 | |
雨絲 | 為女高音獨唱與鋼琴 | 2000 | 6分20秒 | |
純潔的頌歌 | 為四部女聲的重唱曲 | 1998 | 14分 | |
賦春-三首為宋詞的歌樂 | 五重奏-為小提琴、長笛、豎琴、打擊及女低音 | 1994 | 11分40秒 | |
錦瑟 | 六重奏-為長笛、豎琴、小提琴、大提琴、打擊及女高音 | 1992 | 8分40秒 |
室內樂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不知名作品弦樂四重奏:禮敬E.E.Cummings | 弦樂四重奏 | 2011 | ||
彼此相愛 | 弦樂四重奏 | 2011 | 4分40秒 | |
古老的呼喚 | 為長笛與大堤琴之二重奏 | 2010 | 14分20秒 | |
紅樓魅影 | 為小提琴與鋼琴之二重奏 | 2010 | 12分 | |
迦陵頻伽 | 絲竹室內樂(二胡、笛子、琵琶、古箏) | 2010 | 9分42秒 | |
自畫像 | 雙鋼琴組曲 | 2005 | 7分 | |
異域· 晚禱 | 弦樂四重奏 | 2005 | 7分30秒 | |
靈動 | 為豎笛與木琴之二重奏 | 2001 | 3分20秒 | |
冰河 | 鋼琴三重奏(鋼琴、長笛、大提琴) | 1999 | 9分15秒 | |
冰凍的夕陽 | 弦樂四重奏 | 1998 | 6分45秒 | |
對話 | 為長笛與大提琴之二重奏 | 1997 | 3分 | |
珠子 | 為長笛、雙簧管、低音豎笛、法國號、小號、長號、打擊、豎琴、小提琴、中提琴、倍大提琴之重奏曲 | 1996 | 5分30秒 | |
偈 | 四重奏(長笛、大提琴、吉他、打擊) | 1994 | 7分55秒 | |
山市晴巒圖隨想 | 弦樂四重奏 | 1993 | ||
爐香 | 鋼琴三重奏(鋼琴、小提琴、大提琴) | 1991 | ||
樂遊園 | 為長笛與鋼琴之二重奏 | 1900 |
器樂獨奏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玩轉花間鋼琴曲集 | 鋼琴獨奏 | 2018 | 約25分鐘 | |
美式咖啡探戈 | 吉他獨奏 | 2017 | ||
閃爍的微光 | 鋼琴獨奏 | 2017 | ||
西風的話 | 吉他獨奏 | 2015 | 3分10秒 | |
萍戲 | 吉他獨奏 | 2015 | ||
《水面下的沉思者》豎琴獨奏 | 豎琴獨奏 | 2012 | ||
櫻花短歌 | 吉他獨奏 | 2012 | 4分 | |
三首鋼琴心靈音樂小品-思念如紛飛的落葉 / 一切都是錯誤 / 生命如朝露清塵 | 鋼琴獨奏 | 2010 | 5分50秒 | |
永遇樂 | 為大提琴獨奏與舞者 | 2004 | 6分53秒 | |
藍色的月光 | 吉他獨奏 | 2002 | 8分06秒 | |
三首為鋼琴的即興曲 | 鋼琴獨奏 | 1996 | 7分51秒 | |
台灣民謠組曲 | 吉他獨奏 | 1994 | 5分 | |
星月之夜 | 吉他獨奏 | 1994 | 4分50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