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游玉心 Banner設計/Yu HSU

陳芝藟於2020年的創團一號作品《囡》之象形意義破題:「『女』字加方『囗』,像是女字被圍困」,表達創作者對於社會加諸於女性的眾多限制與禁錮之反動。創作者藉由藝術性演繹日常所受之痛、所思之苦,於苦痛與絕望之中尋找救贖,或引領觀者共同思索社會性解法;而女性創作者更常藉由自我經驗進行詰問。周寬柔《TOMATO》側重於性交以外的性慾感受,以番茄作為慾望象徵與想像載體,其與3位性別認同各異的舞者的互動更強調了性化的身體,並藉由情節堆叠引動的性慾張力,用舞蹈編排引領觀眾思索慾望何來、身體符號與認知又是如何建立。

2023年6月在臺灣吹起了揭露性侵、性騷擾事件的#MeToo運動,社會惶惶於加害者們人設崩塌或是隱而未現,而受害者更是在自我揭露的文章留言裡,發現有更多處於相同權力結構下的被迫害者。李秀芬早在《他們說這是愛》3年系列計畫中已試圖透過故事徵集、議題探討與介紹,加重社會對於「性暴力」與「數位跟蹤騷擾」議題的關注:藉由前期的線上講座、線上身體工作坊(2021年)、到後續計畫的實體展覽與《我還活著》身體展演(2022年),陳聲痛斥厭女社會下所產生的迫害與集體情緒。

「身體」作為舞蹈創作表現的主體,女性肢體在議題本身之外更提供了不同的觀看視角展現。林俊余《少女心Herstory》中,以場域空間與裝置藝術般的場景與道具設計,引領觀者進入舞者角色的「少女」歷史情景中,藉以探討女性生命中必經歷的內心掙扎與失落碰撞。在《重要的東西是眼晴看不見的》中,則以《小王子》對生命的熾熱關懷,對應後疫情社會如何面對失落的人際連結。藉由日常可見的物品與舞者呈現的瑣碎雜訊,堆疊出「看不見的」重要存續之需,不過份指涉内心世界,恰如其分的用舞蹈帶領觀眾一同思索。

綜合上述四位創作者以自身經驗或關照社會議題之創作,女性創作者未來將有更加精采的可能性,正如陳芝藟《囡》節目單所云:「水無常形,女子若水,不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