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藝術勞動教育與論壇劇場
藝創工會於2021年起,因本會副理事長介紹之機緣,將巴西戲劇理論家A.Boal提出之被壓迫者劇場的「論壇劇場」形式導入本會教育推廣活動,並自2021年初起,嘗試開發以過去勞動教育推廣內容為本之表演節目,選擇直接以藝文活動,聚焦藝文工作者勞動狀態以及提供討論的平台,用「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的形式進行預演,鼓勵觀眾介入舞台,在觀看過程中參與討論劇中的議題,並可具體改變劇中主角們的命運。
論壇劇場形式,不同於傳統戲劇中的觀/演、主角/歌隊結構,將觀眾與演員各置於沒有交集的兩個世界,以遽變及災難達到特定意識形態之教化功能,亦即有著漫長歷史的亞里斯多德悲劇壓制系統;亦不同於20世紀前半葉劇作家Brecht「史詩劇場」(epic theatre)的疏離,而利用社會情境衝突,激發觀者採取更為積極的客體行為。
演出流程大致是開場、四幕主戲、觀眾分組討論、觀眾上台取代及最後的問答。全場由丑客引導觀眾,透過舉手回應調查現場觀眾組成、提供產業調查數據,以及引導觀眾上台取代。若觀眾有其他疑問,則於結尾時加入工會QA,幫助觀眾釐清在觀劇與取代過程中可能仍不熟練使用的勞動與法律概念。
在歷經《請問,有沒有便當?》、《請問,可以下班了嗎?》兩場分別討論簽約的重要性、藝術行政高工時及工作內容難界定的困境的主題後,《請問,可以幫我簽個名嗎?》延伸前兩齣戲劇的主題,進一步討論草率簽約導致的後果,以及夾在演員與總監之間行政人員的為難處境。
劇中相關法律關係,觀眾普遍對僱傭、承攬沒有太多認識,有時會搬出勞基法來應對劇中狀態,要求基本工時工資,沒有分清楚劇中情境多半會以承攬來簽約。《請問,可以幫我簽個名嗎?》將劇中角色簽署的有問題的合約放在節目單背面,讓觀眾與劇情結合,練習參照合約文字討論及找出問題。透過戲劇的引導,激起觀眾對契約學習的需求,許多觀眾在看戲及討論過程中頻頻參考手中契約、作筆記,在問卷回饋中,也有不少觀眾對取代練習、討論過程表達肯定。
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
2011/02/19
張文駿
藝術創作者們自2010年歷經籌組、草創,在許多創作者前輩們努力之下,讓藝術創作者成為政府所認可之一個職業類別,進而成立了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下稱「本工會」)。本工會向勞工局申請藝術家為第505項職業,以保障藝術家創作之權利,協助藝術創作從業者加入勞健保,享有政府之基本保障與福利,從一開始僅有之57位會員,到目前會員人數1800多名,本工會一步步推進藝術創作者之權利。
此外,因應藝術圈所爆發之全球華人藝術網案件,讓不屬於典型僱傭關係勞動型態下之藝術創作者有保障依據,本工會自2016年起,開始推動合約範本之制定、建構合約產生器,透過每年更新與新增各類型之合約範本於本工會官網,提供予大眾得以公開下載與閱覽,藉此對藝術市場與相關產業起示範作用。截自2022年底本工會針對視覺藝術類、表演藝術類、音樂類已制定共14種合約範本,同時搭配圖文懶人包之合約範本使用方式,讓藝文工作者於需要時得以下載合約範本進行比對,更透過持續於各大學藝文相關科系之勞動權益宣導巡迴講座、舉辦勞動權益論壇劇場之演出,讓藝術創作者與工作者重視相關合約以及會遇到之法律問題。
除了讓藝術創作者與工作者有基礎之社會保險外,本工會於2019年偕同多個藝文團體發起「臺灣藝術工作者勞動情況調查」,利用該數據針對臺灣藝術工作者面臨之低時薪、高工時、缺乏簽訂工作合約之習慣以及工作權利與勞動環境不完善之現況提出調查分析報告,從此為基礎,後續本工會亦透過與其他多個藝文團體共同倡議《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修法,新增「工作權益」章節,而進一步將保障藝文工作者簽約、著作權、社會保險等權利納入,而於2023年亦延續先前2019年之調查,發佈「2023年疫情衝擊下台灣藝術工作者勞動情況調查問卷」,其中調查報告之結果更加顯示藝文工作者於從事藝文工作期間所面臨之工作壓力超標以及其所造成心理健康之影響。
本工會長期以來為藝文工作者之基本權益發聲,藉由定期著手藝文工作者之勞動調查、合約範本新增與修改之擬定、每月定期之法律諮詢服務、進入校園舉辦勞動權益教育之相關講座等活動,並邀集各類藝文團體傴個公協會之藝文專業人員一同參與諮詢會議、座談會與研討會等,討論非典型承攬與委任下之藝文工作者所會面臨之問題,更透過不定期活動讓會員以及藝術創作者、工作者們,建立起讓各個領域間之合作交流與互助活動,保障和爭取更多之福祉與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