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鹿仔魚和一座山丘》地誌劇場實驗計畫

  • 《聖母、鹿仔魚和一座山丘》地誌劇場實驗計畫|耳邊風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聖母、鹿仔魚和一座山丘》地誌劇場實驗計畫|耳邊風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聖母、鹿仔魚和一座山丘》地誌劇場實驗計畫|耳邊風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聖母、鹿仔魚和一座山丘》地誌劇場實驗計畫|耳邊風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聖母、鹿仔魚和一座山丘》地誌劇場實驗計畫|耳邊風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聖母、鹿仔魚和一座山丘》地誌劇場實驗計畫|耳邊風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聖母、鹿仔魚和一座山丘》地誌劇場實驗計畫|耳邊風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聖母、鹿仔魚和一座山丘》地誌劇場實驗計畫|耳邊風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聖母、鹿仔魚和一座山丘》地誌劇場實驗計畫|耳邊風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聖母、鹿仔魚和一座山丘》地誌劇場實驗計畫|耳邊風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聖母、鹿仔魚和一座山丘》地誌劇場實驗計畫|耳邊風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本創作計畫旨在思考身體如何作為地誌書寫方法,地誌身體如何被建構,同時試圖開拓一條通往地誌劇場的可能。因此從我這座身體出發,讓創作核心定錨在關於自身起源的探問——我來自哪裡?我是誰。創作初始階段先從耳邊風近年對地方現場的駐地重點開始延伸,重新爬梳地方記憶、歷史與傳說,在一連串創作命題探索的同時,創作者們開始進入美術館現地開展一個屬己的地方想像,啟動自身生命經驗總和的身體感知與創造力。試著用身體原型來構築一個集體創作共謀現場。想像美術館作為一座山丘,開啟一條垂直向上的行走路徑,在此,行動者、表演者與觀者互為漂移身體,隨著引路人、索引物件、旗幟、男子口白與聲響的指引,眾人共同踏上神聖與亡逝的旅程。從美術館最底部停車場出發,徒步漂移穿越一樓大廳靈聖之鏡,再利用緊急出口階梯抵達二樓橋接空間,遇上女神竄出和一串念咒,走出外部階梯再進入三樓,來到航海時代與東印度公司的船難事件,接著爬升到四樓圖書館,眾人隔著玻璃穿透了我和另一個我,最後,眾人被指引進入美術館最頂層的光明密室,在此鳥瞰舊城景觀與浸入一場透沁聲響聽覺饗宴。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演職人員簡介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耳邊風工作室

立案日期

2018/05/17

負責人

趙虹惠

團體簡介

耳邊風是一個關注地誌身體的創作聚群,由劇場/空間/電影領域成員所集結。在不斷試行錯誤中建構自身也嘗試將劇場與電影定義超展開。2016年歸返台南,積極實踐並探勘所處之地的日常、記憶、事件等。創作計畫不設限於實體或雲端,企圖以展覽、短片、演出、放映、出版等類游擊方式來傳遞地方記憶與精神地理。

重要活動

  • 2021年《前╱後 : 之間》日常二重奏與貝克特(臺灣,臺中市,加力畫廊)
  • 2021年《生之歌》臺灣史前虛擬紀實短片(臺南市,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
  • 2021年 電影美術與場景實作工作坊暨短片拍攝
  • 2021年《女誡扇綺譚》台南藝術節(臺灣,臺南市,安平樹屋)
  • 2021年《海口潮聲》落山風藝術季(臺灣,屏東縣,車城鄉,看海美術館)
  • 2020年《考古耕人·幻影記事》|短片創作(臺南市,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
  • 2019年《OFF 跳境祭》
  • 2019年《一座消失的城門、死刑犯與他們的魚塭》城市打版術:小西門下的地景重返
  • 2018年《小西腳夜游祭|南廠浪人3團》現地行為×植物裝置×聲響
  • 2017年《地方現場:行動中的身體》台南小西腳×板橋浮洲
  • 2016年 321小戲節—《悲劇的靜止》(獲2016台新獎,第四季提名)
  • 2015年 321小戲節—《棄,時間的聲音並不哀傷》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