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計畫(第一年)

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

  • 《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計畫(第一年)|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計畫(第一年)|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計畫(第一年)|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計畫(第一年)|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計畫(第一年)|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計畫(第一年)|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計畫(第一年)|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計畫(第一年)|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計畫(第一年)|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計畫(第一年)|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計畫(第一年)」是以「藝術進駐、文化詮釋、共同生產」為三大工作方針,藉由邀請東南亞藝術家來台灣空間進駐、互訪,共同討論並生產文件,提出「群島資料庫」作為台灣與東南亞交流的另類框架。2017年為整個雙語資料庫(第一年)創建階段,2018年以「台灣」與「馬來/印尼群島」交會的線上發表、線上出版為主。計畫參考藝術進駐(artists-in-residency)與交流分成三階層:第一層(Stage I)邀請群島藝術家來到台灣,創造得以於未來實踐的藝術提案;第二層(Stage II)派研究員進駐群島空間,討論系譜建構並翻譯文獻。而「群島」在此是指通用馬來語的馬來/印尼及其周邊諸島(Nusantara/Malay Archipelago)。第三層(Stage III)為發表實體印製的《群島資料庫》手冊,以合作藝術家或群島空間系譜為對象,目前累計發行5冊(吳其育、茲克里拉曼〔Zikri Rahman〕、區秀詒、符芳俊、KUNCI 文化研究中心〔Kunci Cultural Studies Center〕)並上傳網站提供免費下載,預計將隨本計畫第二年、第三年持續發行數十冊,並可透過電子版流通至東南亞合作單位的合作展演,或以單本方式隨著不同藝術家展覽發表。而在創建台灣與馬來西亞、印尼的「群島資料庫」意象上,今年主要透過與吉隆坡的亞答屋84號圖書館和日惹的KUNCI文化研究中心的溝通網絡而維繫,未來將陸續拓展至印尼、泰國南部與其他地理區塊的節點。此外,《群島資料庫》也將提供做為2018年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策劃的「PETAMU邊境旅行」展覽計劃框架與核心論述,以期發揮「數位荒原」作為跨平台(展覽、館舍、活動)、跨語言、跨地域整合的效益。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