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空間2007春季親子舞劇——史派德奇遇記2《我的S老爸》
舞蹈空間舞蹈團
1. 效益:
2003年「舞蹈空間」應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邀請,創作了首齣兒童舞劇作品《八腳伶娜》,該製作同時也入圍「第二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節目,是該獎成立後唯一一齣入選的親子作品,這個獎肯定了舞團在親子作品中所堅持的「提供創意與劇場理念」。我們希望以肢體舞動代替語言述說,讓成千上萬的文字轉化成三度空間的聯想,訓練孩子的想像能力,讓他們在21世紀的今天,以擁有豐富的想像力成為未來競爭的最大優勢。
因此,在醞釀4年後延續舞團這份經由舞蹈所展現出的「童趣概念」,邀請到國內劇場界的編導菁英單承矩擔任導演,與舞團兩位資深舞者陳凱怡與鄭伊雯共同合作,讓團員挑戰戲劇性的《追圓圈》。新任藝術指導羅伯特・瑞迦拉(Robert Regala)編作《我的S老爸》則在不透過語言,以舞蹈語彙為主軸的表現下,描述史派德家憂傷的S老爸,如何在家人的鼓勵下走出陰霾,呈現溫馨與豐富的氛圍。「舞蹈空間」希望大小朋友都可以感受到舞作所傳達出來的那份真誠。
2.特色:
舞蹈空間的「史派德系列」作品成功塑造了一群愛跳舞的SPIDER(蜘蛛),第一集中「史派德」經由舞蹈,描述發現自我、肯定自我的優點和價值,而第二集中跳脫SPIDER的形象,轉由擬人化的表現方式,以家中老爸為主題,深入探討現代家庭親子間的相處之道。
《我的S老爸》由《追圓圈》和《我的S老爸》兩個作品構成。《追圓圈》是一齣以肢體遊戲為主體的作品,導演單承矩要舞者脫去舞蹈肢體的美學用法,讓小朋友看到身體的結構與解構的巧妙設計,整齣作品在金曲獎才子陳建騏的音樂襯托下更富韻律感。《我的S老爸》由美國知名「荷西・李蒙舞團」(LimónDance Company)首席男舞者羅伯特・瑞迦拉(Robert Regala)擔任編舞,故事由史派德家族的一天開始,在下著雪的庭院中,家族裡的大家長爺爺、奶奶帶著全家人一起跳舞,大家都很快樂,但家族裡的S老爸卻充滿憂傷,S老爸遭遇到什麼樣的問題,他有個人人都羨慕的家庭,但他仍然不快樂?是互動出了問題?還是內心感到孤獨寂寞?究竟,是怎樣的事讓他無法展開笑顏?全家人都努力的用自己的方式讓他開心起來,最後終於在老爺爺的引導下,讓S老爸了解到家人是永遠的支柱。在這個為兒童量身打造的作品中,運用群舞、雙人舞、獨舞等元素讓劇中人物與觀眾互相對話,以充滿創意的舞蹈語言、身體動作、節奏與技巧、來傳達悲傷、歡樂、喜悅和孤寂等等情感狀態。
3.影響:
在編舞的概念上,編舞者瑞迦拉以10個舞者的編制,架構出一個家庭生活面貌,在開場的群舞中說明了家庭成員的關連與時空的設定,這個由祖父母領導的三代同堂家族,是個令人稱羨的家庭,家族成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祖父母開朗包容、母親快樂外向但父親憂鬱、大姐姐面臨青澀的青春期、雙胞兄妹活潑又頑皮、小妹妹們天真無邪。這些性格均由舞蹈動作表現出來,而父親雖有這樣的「表象完美」的家庭,卻終究逃離不了沉重生活所帶來的壓力無法自拔,在經過祖父(另一個父親形象的代表)的開導下,了解到家人所給予的支持與力量,最後終得以走出陰霾。故事安排簡單卻留有豐富的想像空間,是舞蹈所能提供的觀者獨特的思考模式,唯台灣觀眾仍無法接受抽象的表達方法,故來自各界不同的聲浪。整體而言,李蒙派舞蹈技巧以動作流暢為其特色,編舞瑞迦拉將舞作時空背景設定在50年代,舞作中家庭的關係有種復古的浪漫,音樂的選擇上也讓觀眾覺得仿彿置身異國,不同的音樂變化,也帶領觀眾進入不同的人物關係互動中。唯舞作留白部份不夠,對戲劇情節的描述不夠清楚,讓小觀眾較難了解故事的發展,是美中不足之處。
- 舞蹈空間 2014 秋季演出《紅與白》(2014)
- 舞蹈空間2013春季演出《NOs》(2013)
- 舞蹈空間2010秋季製作《長鏡頭》(2010)
- 2009舞蹈空間舞團秋季製作《粼光乍現》(2009)
- 舞蹈空間2009秋季製作《粼光‧乍現》巡迴場(2009)
- 舞蹈空間2008秋季製作《無中.生有》(2008)
- 舞蹈空間舞團秋季演出計畫 頑童日記(2006)
- 2020舞蹈空間舞團秋季巡演計畫(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