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80年代的台灣照相館攝影文化的田調研究

張美陵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在照相機尚未普及的年代,如果為了生活裡的各種記錄目的(例如結婚儀式、友誼留念、家庭特殊紀念日……)而需要拍攝照片,就是到照相館拍照。照相館使用大型相機技術、佈景設置、精心打光的棚拍、人物對象的姿態表情造型,再現人生的重要時刻,產生了某種時代特色的照相館攝影文化。

從當今被文史工作者保存的少數照相館文物而推論,1950-80年代是台灣在地照相館攝影文化由盛而衰的時期。當社會更多照相館成立,在消費市場上有更多競爭,使得照相館不得不在攝影技法風格想出新的花招,更有創意的創造更多在地特色。

但是到了1980年代以後,主要因為照相機的普及化,照片的生產者經常就是相機的使用者,照相館逐漸失去它原有的商業吸引力與社會功能。照相館照片一方面被認為不夠藝術,另一方面被認為不夠社會寫實,因此極少獲得學術研究以及國家機構收藏的機會。當今照相館大多消失於台灣社會,更使得如此調查研究顯得急迫。

很多人誤以為「攝影文化資產」就只是關於收集老底片老照片,並且保存起來;甚至如果在網路搜尋這幾個字,出現的圖像大多是使用攝影於拍攝古蹟或自然景觀。「攝影文化資產」已經是我們每天接觸但卻非常不瞭解的術語。除了收集保存攝影的物質基礎,「攝影文化資產」還有更值得思考討論的深層面向,必須把它看作是關於攝影文化如何傳承?傳承什麼?文化價值是什麼?什麼機制決定? 如何形塑我們的文化認同?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相關成果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中文姓名

張美陵

英文姓名

May-Ling Chang

作品紀錄
  • 2022/06

    你們家有什麼東西可以拿到美術館展覽

  • 2022/04

    重訪乙未1895

  • 2021/05

    你們家有什麼東西可以拿到美術館展覽?2001+2021

  • 2010/09

    80 紐約.10 台灣

  • 2010

    回家路(個展)

得獎紀錄
  • 2012/08

    策展「出社會:1990年代之後的台灣批判寫實攝影藝術」獲《藝術家》雜誌主辦「視覺藝術年度票選」,十大公辦好展覽,第一名

  • 2011/09

    策展「麗水國際攝影文化節」獲最佳展覽獎

  • 2011/07

    策展「出社會:1990年代之後的台灣批判寫實攝影」,聯展獲國藝會補助

  • 1997

    「重複與遺忘」北美館個展,獲國藝會補助

展演或發表紀錄
  • 2022/06

    「愛與希望」2022世界女藝匯流藝術祭

  • 2022/04

    「覆寫真實:臺灣當代攝影中的檔案與認同」(臺中市,國立臺灣美術館,聯展)

  • 2021/05

    臺北當代藝術館20週年回顧展

  • 2016/10

    影耀寶島.攝影家眼裡的臺灣大地(II) (臺北市,國立臺灣博物館)

  • 2013/06

    〈田野工作:「觀念藝術之後」攝影的觀察線索〉(《現代美術》#170,2013/10月刊,臺北市立美術館出版)

  • 2013/06

    〈攝影領域的擴展〉(「刺點:博物館影像典藏之管理與賦權」2013國際學術研討會)

  • 2011/10

    時代之眼—臺灣百年身影(臺灣,臺北市立美術館,聯展)

  • 2011/06

    〈從風格到文化:攝影史學研究〉(《現代美術》155,2011/04,頁18-33,臺北市立美術館出版)

  • 2011/06

    《當代》攝影家,系列短文20篇,城邦出版集團「攝影好好玩」 APP

  • 2010/07

    〈台灣「紀實攝影」考〉(《藝術家》420期,2010/05,220-233)

  • 2010/06

    〈日常生活的快拍攝影:從真實的臨在感,到數位生活的網絡影像〉(《藝術教育研究》#19,頁1-30)

  • 2010/06

    〈生物工程科技的想像:台灣藝術的觀點〉(《倫理的藝術》第六屆醫療倫理諮詢國際學術研討會,美國波特蘭美術館)

  • 2010/06

    〈舞台,肖像,豬:2010 年台北獎評論〉(《現代美術》153期,臺北市立美術館,2010/12,頁12-19)

  • 2010/10

    平遙國際攝影節(中國,聯展)

  • 2010/06

    〈生態藝術與社會行動〉(《現代美術》149期,臺北市立美術館,2010/04,頁82-91)

  • 2008/10

    芝麻開門,驚喜多多(臺灣,高雄市,新思維人文空間,聯展)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