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睬 sio-kau-tshap」網站計畫:再探社會脈絡中的藝術(以德國為例)

鄭安齊

  • 「相交睬 sio-kau-tshap」網站計畫:再探社會脈絡中的藝術(以德國為例)|鄭安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相交睬 sio-kau-tshap」網站計畫:再探社會脈絡中的藝術(以德國為例)|鄭安齊|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今日我們都已知曉,藝術家的創作,不再只是關乎自身的技法修鍊。但是,若我們談論到如何將藝術家的實踐整合進社會之中,仍有一些需要被回答的問題,譬如:「何時社會運動是藝術?」、「創作者需要涉入組織工作嗎?或需要涉入到何種程度?」、「社會運動者和藝術家各自在其中的角色又為何?」。

基於這個初衷,筆者藉身處歐洲德語地區的契機,共訪談了8組,共計12人次(本計畫預計為長期執行,故亦有本次受訪,但尚未整理出成果的存檔資料,待逐步完成)在這個方向上進行實踐的創作者/團體。他們的實踐型態各異:有的獨自行動,有的卻與團體合作;有的經營空間,有的卻四處旅行;有的保持與社會運動者的距離,有的則幾乎成為運動組織,同時進行著議題的宣傳,但也在藝術的脈絡下,於美術館等場所發表。

這些殊途同歸的藝術/社會實踐,特別是組織、政策與計畫執行其時的政經、社會脈絡,往往是在藝術計畫呈現時,較不顯著的潛在面向。雖然這些計畫,並非是台灣本地原生的實踐,然而在今日全球化的情勢下,許多議題與動盪皆是相互牽繫的。如果我們能夠以批判性的眼光來審視這些創作者對於各種問題的回應,回到身為「人」的境況來理解的話,相信即使是來自他者的經驗,也能使我們有所增長。更何況,這不正是「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這樣的類型原先的要務之一嗎——在感知上超越個體的侷限,進而把眾人連結在一起。

期待這些對各計畫、藝術家/團體的介紹以及深入訪問,可以為在台灣對此類型的實踐有興趣的創作者,運動團體或甚至是一般民眾,提供能夠參照、借鏡的資料。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資料選介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