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空間想像:以跨域書寫平台建置作為公民參與的方法
2020到2021年於COVID-19疫情之下,改變了我們許多對於習以為常的「觀看方式」和「地方語言的建構」的既定想像,觀看可能變得虛擬、日常變異得超越想像,文化連結的路徑也不停修正,進入地方田野的方式也有了許多改變,工作環境的改變,人的空間尺度也有了改變。
2022原先規劃了四場講座,增加為五場講座:(1)基隆場-太平山城(2)基隆文史(3)新竹-藝術村憑什麼?(4)台北-「眷村觀察學」背後的幾點思考(5)桃園-桃園地方文史的重構與書寫。2022年為疫情漸漸減緩的一年,基隆也迎來城市博覽會,因此透過基隆的文史資料以及太平山成在太平藝棧現況的擾動計畫,回應整個基隆發展的狀態。也讓學員在看城市博覽會時,思考展覽之外日常的基隆。
「空間活化再利用」為近十幾年來的持續大家在各地奮鬥的目標,透過活化再利用使得更多代表台灣發展的歷史建物得以保存。以它們的存在回應在地理使發展,因此邀請新竹鐵道藝術村總監做為再利用發展的代表,講其在新竹後站的定位,以及除了預期串連的周遭區域的民眾的任務為何,使學員瞭解閒置空間再利用後的社會性意義。
高度都市發展之下,我們以建設作為一種方法,試圖創造一個城市再次的榮光。那究竟是誰的視角?因此邀請在地偏好林思駿,以讀書會作坊的方式,帶領參與學員以自身環境的經驗,進入這個都市發展的視角,是誰的需求?是需要還是想要?
最後,新樂園因都更福誒阿成單台北高租金的壓力,最後搬遷至桃園火車站前老城區,並開展出出藝術進駐的基地在中壢。因此決定邀請深耕桃園文史研究並且參與文資身份提報的陽明一街實驗工坊藍柏瀚,以自己的甜到的方法談及「書寫的各種可能」,他可能是繪畫、攝影記錄、文字考據,怎麼集合這麼多書寫的方法建構一個歷史遺跡一直消失的桃園城。我們又為何要一直保留看起來樣式差不多的日式建築?為什麼又堅持要原地保留?透過這個講座也希望參與的公民和學員在辨識文化資產保存關議題時,能在「資本」「進步的建設」中警醒中,沒有歷史發展就不會有現在的城市。而如何讓自己的歷史被記住,則是我們現今的功課。
這次學員的課程以及書寫,並不受課程的限制,希望課程能提供觀看的視角,而非限制其五感的想像力、生命經驗的直覺性。
- 2023新樂園第四屆媒體影像展『Alone Together』(2023)
- 疫情下的台灣替代空間史──國家、空間與他者(2022)
- 違和之地III:花園裡的洋娃娃(2022)
- 藝術資料的結構化應用:從檔案館、美術館、藝術機構操作挑戰談起(2021)
- 新樂園25年藝術資料的結構化想像 與 藝術空間檔案研究調查(2020)
- 新樂園20年-亞洲獨立空間論壇暨成果巡迴展演講座(2016)
- 「2015 Super-Novart 超新星」出國交流計畫(2015)
- Score Talk and Scoring Space-新樂園20年口述歷史研究 與 替代空間轉向評析(2013)
- 《「線上微型收藏 暨 歷屆成員作品雲端展示」計劃》(2013)
- 「新樂園藝術空間」營運計畫/新樂園藝術空間(2012)
- 「新樂園藝術空間」營運計畫(2011)
- 「新樂園藝術空間」營運計畫(2010)
- 新樂園網站改版與十五年內參展藝術家資料庫建構(2010)
- 新樂園藝術空間營運計畫(2009)
- 「新樂園藝術空間」營運計畫(2008)
- 新樂園-永恆的成人遊戲工廠(2007)
- 新樂園藝術空間營運計畫(2007)
- 「新樂園藝術空間」營運計畫(2006)
- 無以名狀 另類空間之台灣新藝與新樂園交流展(2006)
- 新樂園藝術空間營運計劃(2005)
- 燕子之城:移民、後/殖民與新台灣色彩(2005)
- 新樂園藝術空間營運計畫(2004)
- 猴頭老鼠臉----另類空間之南新濱北樂園交流展(2004)
- 新樂園藝術空間營運計畫(2003)
新樂園藝術空間
2004/10/22
郭慧禪
新樂園藝術空間從1994年籌備,1995年正式開始營運至今已約28個年頭,以藝術家「Co-op」自主與協力方式共同經營空間營運,並以藝術具實驗性及當代性為創作精神,舉辦多次不同創作形式之個展,並每年籌劃策劃型展覽,突破空間限制並擴大藝術交流,朝向跨領域及跨地域的藝術多元方式,希望生發出台灣當代藝術的各種不同面向。
新樂園從2001年起在現址維繫至今,是台灣極少數可以跨世代運作的長期替代/另類空間之一,空間及場域形構了1980年代末期以來的前衛運動,而新樂園歷來在此參與及展出的成員數量亦為所有替代空間之冠,其重要性足以書寫及發展成台灣當代藝術史的重要一部。
新樂園一直都是充滿年輕、實驗、前衛氣息的展場,也供給著台灣當代藝術近20年來對於「新世代藝術」的需求。1996年,新樂園舉辦「實擬虛境」聯展,用的是當時正夯的「X世代」。關於「藝術新世代」的話語,便可知一二,在新樂園平均兩年一期的成員換血週期裡,流動的速度將比我們想像得來得更快更急。不管是X世代、塑膠世代,很快的,新面孔又即將在此出現。複媒、現成物、裝置與影像,確實是新樂園從第一年開始就不斷出現在展場中的元素,替代空間所提供的創作自由,讓這裡成為年輕藝術家大膽實驗的場所。
在2012年7月,正式進入第十期成員運作,策劃成員聯展「新樂園有詭!」,藉由探討「詭」(peculiarity)的特性與特質,將藝術創作者的思考脈絡、形式語彙變化,轉化為具體有形的展覽呈現;透過新舊成員間的各種觀點及形式之藝術表現,充分回應當代藝術的可能性,也將新樂園藝術空間時代性的變化,化作一場美麗的詭計。
2013年4月,對外邀請策展人羅禾淋策劃以反媒體壟斷為主題之策劃展「逃離仙貝教」,探討當媒體如宗教般,運用「影像」、「訊息」成為某種「傳教」、「洗腦」的手段,講述著強大的媒體宗教「仙貝教」,因不斷的強大與進行宗教統治,使得人們試圖逃離。社會麻醉的當下,傳播媒體如潰堤的洪水,快速渲染與擴散,在社會結構的變異下,訊息的傳遞帶有某種「儀式性」,使得傳播媒體的訊息類比宗教法典,然而當傳播媒體如宗教「單一與排他」時,傳播媒體也將如宗教般取代國家統治人民的精神與意識。結合外部藝術家及新樂園成員之創作,使大眾深入思考媒體操作等問題。
2014年在執行長及行政團隊的支持下,相繼和策展人吳牧青、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以及「台北國際藝術村」(Artist-in-Residence Taipei)成功合作交流;其中,在三月時在台北市中山創意基地URS21,與策展人吳牧青協同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共同舉辦「文本本事」展覽,該展覽除了展出新樂園藝術家作品之外,策展人吳牧青也邀請跨領域團體及創作者一同在該空間展出。另外,延續102年和竹圍工作室合作之國際交流講座,103年度新樂園和「台北國際藝術村」(Artist-in-Residence Taipei)合作「輿圖計劃」,該活動旨在邀請於臺灣進行三至六個月的短期駐村國際藝術家和新樂園的藝術家,透過群聚及主題性的論壇活動,作為認識彼此交流互動的起點,與觀眾、新樂園的藝術家、藝評,甚至與策展人面對面,不僅僅止於作品介紹、對談與交流,更期待在這個相遇、對話的平臺上,開啟未來更多合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