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東南亞藝術生態交流計畫-文化交流基礎建設

  • 2021東南亞藝術生態交流計畫-文化交流基礎建設|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東南亞藝術生態交流計畫-文化交流基礎建設|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東南亞藝術生態交流計畫-文化交流基礎建設|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東南亞藝術生態交流計畫-文化交流基礎建設|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東南亞藝術生態交流計畫-文化交流基礎建設|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東南亞藝術生態交流計畫-文化交流基礎建設|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東南亞藝術生態交流計畫-文化交流基礎建設|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東南亞藝術生態交流計畫-文化交流基礎建設|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東南亞藝術生態交流計畫-文化交流基礎建設|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東南亞藝術生態交流計畫-文化交流基礎建設|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爰本會(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於2019年「泰國社會雕塑交流計畫」及2020年「東南亞藝術生態交流計畫」,就東南亞藝術領域及其勞動者,在社會參與、生態交流等面向有初步累積,包含2019年之實地訪查拜會,2020年因疫情無法出國之線上交流與論壇,及其衍伸之跨國團隊合作經驗與曝光度等;本會亦發覺東南亞藝術生態與各國法制架構、政治情勢交織之繁雜程度,以及東南亞藝文交流專業人才培育及存續之不易。

故本年度除配合疫情防治開發其他形式之線上交流活動外,工會亦就本領域業內專業人才永續培力、東南亞藝術文化交流中介組織常設多語翻譯部門,規劃小規模試辦實驗編制,以期於藝文交流制度面拓展新的提升方向,並回饋於東南亞文化交流領域。

2021年度工會就「南南姆 天梯แนะนำ เข็มทิศ:東南亞交流專業人才共學培力計畫」,在臺灣面臨疫情侵襲的第二年,以回顧與建置交流方法論的切面,及人才培育(含創作者與行政)與其方法為主軸並延續前年度之多元語言翻譯編制,在本年度疫後的最後一季,計畫維繫前兩年與度泰、越合作單位的交流,舉辦「南南姆แนะนำ:2021東南亞交流論壇」。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

立案日期

2011/02/19

負責人

杜珮詩

團體簡介

藝術創作者們自2010年歷經籌組、草創,在許多創作者前輩的努力之下,讓藝術創作者成為政府所認可的一個職業類別,於2011年成立了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工會向勞工局申請藝術家為第505項職業,以保障藝術家創作之權利,協助藝術創作從業者加入勞健保,享有政府的基本保障與福利。從一開始的57位會員,到目前會員達1600多位,工會一步步推進藝術創作者的權利。

工會長期以來為藝文社群的基層工作者發聲,近年來無論是全華網詐騙著作財產權議題、無一定雇主之自營作業者的基本勞動狀況調查、合約範本討論擬定、一個月一次的法律諮詢時間、至全台各地大專院校舉辦藝術工作者與打工族基本權益講座、健全且有效運行的勞健保會務。工會邀請其他影視、劇場技術人員等工會一起參與研討會,由深耕勞動者議題的大學教授、研究藝術家保險及著作權法的執業律師們,一起討論業態中非典型承攬、委任工作者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如何應對與避免職業災害的發生,已是台灣藝文產業中基層工作人員們不可或缺的堅實後盾。

重要活動

1. 2020年 藝文工作者勞動及法律相關權益推廣研討會

文化部委託藝創工會執行「藝文工作者勞動及法律相關權益推廣研討會」,希望匯集各個工會、協會團體、學術界以及關注工作權益的藝文從業人員,討論勞動權益基本認知與社會保險、著作權保障、工作場域安全管理及預防三大議題,希望團結大家的力量,一起讓藝文環境更好。為期兩日的研討會參與人數為152人,大多為現職藝術創作者具有相關工作權力爭議經驗,藉由研討會幫助藝術創作者梳理若再有相關權益爭議案件發生的處理方式。

2. 2020年 每月合約門診

每月開設一場一對一個案諮詢,不限工會會員身分。2021年已有16人次完成諮詢。每個案主的藝術領域與情境皆不同,聲音記錄片Podcast製作授權、承攬關係藝術行政被雇主提早解約之損害賠償、電視劇美術組工作合約。除蒐集實際使用中的合約進行分析整理以利後續工會制定合約範本外,部分各案也受案主委託與資方提出和解或進入訴訟程序,或向縣市勞動局提出勞資爭議調解。

3. 2021年「請問,有沒有便當?」勞動論壇劇場

由巴西戲劇理論家A.Boal提出之被壓迫者劇場的「論壇劇場」形式導入本會教育推廣活動,並自2021年初起,嘗試開發以過去勞動教育推廣內容為本之表演節目,期準備包含四位演員在內的工作人員簽約、劇本發想、角色工作、道具準備等,共有六次排練及一次總彩排,並於最後排練與綵排場次開放觀眾餐與。勞權劇場《請問,有沒有便當?》選擇直接以藝文活動,聚焦藝文工作者勞動狀態以及提供討論的平台,以排練時演員的必需品「便當」為楔子,用「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的形式進行預演,鼓勵觀眾介入舞台,在觀看過程中參與討論劇中的議題,並可具體改變劇中主角們的命運。並於結尾時加入工會QA,幫助觀眾釐清在觀劇與取代過程中可能仍不熟練使用的勞動與法律概念。

4. 2021年 南南姆 天梯แนะนำ เข็มทิศ:東南亞交流專業人才共學培力計畫

在臺灣面臨疫情侵襲的第二年,以回顧與建置交流方法論的切面,及人才培育(含創作者與行政)與其方法為主軸並延續前年度之多元語言翻譯編制,在本年度疫後的最後一季,以下列計畫維繫前兩年與度泰、越合作單位的交流。

本計畫分為「藝術家交流培力」、「藝術行政方法論」兩個支線,進行來進行本年度3場小規模交流,並從中整理出方法對照、提問QA或政策相關建議。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