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舞譜記錄

財團法人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

  • 《十面埋伏》舞譜記錄|財團法人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十面埋伏》舞譜記錄|財團法人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十面埋伏》舞譜記錄|財團法人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民國46年,乃是劉鳳學「開竅」的一年,歷經八年研讀中國古典二十五史,廣泛接觸國術的他,開始嘗試在舞蹈創作中運用國術動作。創作於民國46年,隔年發表的《十面埋伏》,即可見到臥魚、飛腿及旋子等國術動作,堪稱劉鳳學樹立起個人舞蹈創作風格的代表作,也是他實踐「中國現代舞」宣言的第一步。

「《十面埋伏》舞譜記錄」研究藉拉邦舞譜,建立劉鳳學第33號作品《十面埋伏》(該舞首演於民國47年台北市)之可讀性舞蹈文本。其目的在於為國家保存文化資產,提供重建或研究者具體參考文獻。書寫舞譜期間除研究民國40至50年代台灣社會文化藝術背景之外,並分析《十面埋伏》樂譜、採訪首演舞者張良枝、莊美鈴、陳美雅及葉澄英,另外也研究紀元前二世紀時楚漢相爭之歷史文獻與音樂及劉鳳學創作之《十面埋伏》之相關性。綜合各方知識寫成《十面埋伏》完整舞譜。

此次「《十面埋伏》舞譜記錄計畫」預計日後將集結《火花》、《漢俑》與《冪零群》,四支舞碼的舞譜記錄一同出版。

顯示完整資訊
內容摘錄
資料選介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