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與敘述:文學選讀與二二八事件創作培育計畫

  • 抵抗與敘述:文學選讀與二二八事件創作培育計畫|社團法人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抵抗與敘述:文學選讀與二二八事件創作培育計畫|社團法人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抵抗與敘述:文學選讀與二二八事件創作培育計畫|社團法人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抵抗與敘述:文學選讀與二二八事件創作培育計畫|社團法人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抵抗與敘述:文學選讀與二二八事件創作培育計畫|社團法人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抵抗與敘述:文學選讀與二二八事件創作培育計畫|社團法人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本次計畫緣起自二二八事件文學創作的缺乏,透過兩層次的工作坊研習,凝聚創作者,交流文學知識及技巧。兩層次工作坊分別為「抵抗的星圖:各國見證文學作品選讀工作坊」及「下一個敘述者:歷史書寫工作坊」。

前者選讀不同國家、語系中描繪國家暴力或政治創傷的作品,拓展創作者對此一類型作品的認識。後者則邀請具相關經驗的作家、受難者家屬、歷史研究者等前來授課,提供素材與方法,引導創作構想生成。過程中邀請長年參與本議題的團隊成員陪伴,適時提供需要的資源,並促立創作者間的交流網絡。

「抵抗的星圖:各國見證文學作品選讀」共有六場,分別選讀了:楊牧的《奇萊前書》,並探討幼年的戰亂與肅殺,如何影響了作者的藝術心靈;郭松棻《奔跑的母親》探討從形式到內容,作家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仍維持其「燙手的心」;彼得漢德克如何在《夢外之悲》(不)克服寫作難度,書寫母親的亡逝,折射出納粹統治圖景;普利摩.李維《如果這是一個人》探究為什麼集中營的倖存者依舊要「野蠻」地,「聲嘶力竭」地,「無盡」地寫下見證;邱永漢《香港》當中書寫反抗者的追求與迷惘,與臺灣歷史對照而讀,可挖掘更多著力點。並分別邀請到楊佳嫻、朱宥勳、曹馭博、鄭琬融、梁莉姿來深入解析。

最後一場則與慢工出版合作,上半場邀請到《緬甸,最後一搏》共同作者漫畫家柳廣成、編輯蘇維一,討論來自法國的漫畫編劇、現居台灣的香港漫畫家,以及臺灣獨立出版社,三者位處不同文化背景、專業領域,如何共談一部異地/緬甸的民主抗爭故事?下半場則由「台灣共生青年協會」與「慢工出版」總編輯黃珮珊共同對談「我們如何見證抵抗」?如何將「二二八事件」的枯索歷史形象轉化為青年及大眾較容易親近認識的紀錄?

「下一個敘述者:二二八小說創作工作坊」,以短篇小說為創作主題,課程內容聚焦於「二二八事件導論」及「史料轉換文學創作之過程、方法與範例」兩大面向。工作坊中安排歷史研究者授課,分析檔案解讀的眉角,並闡述常見的謬誤,避免創作者在獨自摸索的途中誤入歧途。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課程師資表
研習資料
文宣品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社團法人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立案日期

2019/01/24

負責人

蔡喻安

團體簡介

「社團法人台灣共生青年協會」以推動轉型正義及二二八事件等歷史文化普及為宗旨,最初由一群青年學生自2013年發起音樂節形式的二二八紀念行動「共生音樂節」,至今已連續舉辦九屆,即將邁入第十年。

共生音樂節活動分為主舞台(短講與音樂表演)、展覽區(文史展板與真人圖書館)和議題市集(全台NGO共同參與)三大區塊,提供民眾不同方式接觸與了解二二八事件。每年共生音樂節主題皆不同,力圖從族群、地域、加害者等不同面向呈現二二八事件的真實面貌。迄今已舉辦超過70場的講座和影展、訪談,邀請超過30位學者專家演講,串連超過50個NGO及學生社團,堪稱目前臺灣規模最大的民間二二八紀念活動。

2019年進一步成立〈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希望能提供穩定的平台與資源讓議題深化,將共生音樂節列入年度專案,也讓長期的青年培力成為可能。

重要活動

  • 「下一個敘述者:歷史書寫工作坊」:邀請作家胡淑雯、朱嘉漢與共生團隊一起策劃「政治檔案解讀」、「檔案、口述與小說的相互創造」、「二二八地景考察」、「文學創作的架構觀念與文字操作」等課程
  • 2021年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土地傷痕:二二八事件遺址—北部地區特展」,包含三檔次展覽、講座及遺址導覽系列活動
  • 2022年 第十屆共生音樂節:包含音樂演出、市集、二二八物件展覽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