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室內芭蕾 《2009春之祭》

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

  • 台北室內芭蕾 《2009春之祭》|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室內芭蕾 《2009春之祭》|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室內芭蕾 《2009春之祭》|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室內芭蕾 《2009春之祭》|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室內芭蕾 《2009春之祭》|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室內芭蕾 《2009春之祭》|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室內芭蕾 《2009春之祭》|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室內芭蕾 《2009春之祭》|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室內芭蕾 《2009春之祭》|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室內芭蕾 《2009春之祭》|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台北室內芭蕾《2009春之祭》演出內容簡介

二個不同世代的音樂與舞蹈

《春之祭》(法語:Le Sacre du Printemps)是俄羅斯作曲家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的代表作與成名作。1910年,當斯特拉文斯基剛為狄亞基列夫(Sergei Diaghilev)完成了芭蕾舞舞劇《火鳥》的音樂後不久,他幻想出一個景象——那是俄羅斯遠古時期的祭祖儀式:「想像到一個肅穆的異教祭典——一群長老圍成一圈坐著,看見一位少女被要求跳舞直至跳死。她是他們用以祭祀春天之神的祭品。」

斯特拉文斯基邀請狄亞列夫將作品搬上舞台,佈景由羅耶里奇設計,尼金斯基則負責編舞。《春之祭》首演時爆發的騷動並未為作品本身帶來長遠影響;反而,全曲粗獷而又有濃郁的俄羅斯風格,卻成為二十世紀古典音樂創作的典範。

《春之祭》之所以引致大騷動,乃因其原始野蠻與直率,這是對十九世紀歐洲文化傳統的挑釁。藝術史,畢竟需要不斷的刺激的,不然,所謂的「傳統」便會僵死。今天,這部作品已作為現代派經典永遠載入史冊了。而這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最初不過誕生于作曲一閃而過的念頭。斯特拉文斯基在自傳中寫到:「我像見到一個莊嚴的偶像崇拜儀式,年老的智者們圍成圈席地而坐,眼看一名少女舞蹈直至死亡,他們要把她作為春神的祭品。」這幅活生生的史前俄羅斯部落祭祀圖景,最終被斯氏寫成一部緊張、火爆、刺激的芭蕾舞劇。

台北室內芭蕾特以全新之編舞風格重新挑戰銓釋這部經典作品,將故事主軸拉回到現在我們的世代,在21世紀的今天,已經進入網路時代,大家一味追求高科技電腦世代,尤其人口聚集的都會區,高樓林立、交通工具繁多,生活繁忙,生活空間亦漸狹小,空氣污染嚴重,物質享受的提高與方便,相反地,卻萎縮了人們的精神層面生活,漸漸地,昔日的純樸熱情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疏離感變大,更趨冷漠,而在大自然界,因為能源的高度消耗,自然環境的高度破壞,使得我們的自然生活空間變窄,生活在現今社會上的每一份子,如你我,能不生警惕之心嗎?說不定有一天的將來,我們都將成為追求高科技、高能源社會的「祭品」呢!

而另外一部份將展示的是另一世代的音樂舞蹈藝術。音樂神童莫札特,在18世紀的音樂史上,佔了很重要的地位,尤其當時歐洲文化藝術正發展至巔峰,他的音樂和巴洛克藝術的金碧輝煌互相輝映,在他短暫的一生,卻創作了甚多的作品,綜觀莫札特音樂,結構清楚活潑,他雖沒有專為舞蹈而寫的的大型作品,但若將其音樂,在今天用肢體和舞蹈來重新詮釋,也許將會有一番全新的風貌。

由二個不同世代的音樂與藝術背景結合的演出,除音樂形式的演變外更可將不同世代的精緻藝術,做一比較與欣賞。

顯示完整資訊
演出照片
演職人員簡介
文宣品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