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室內芭蕾 《2010 門》

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

  • 台北室內芭蕾 《2010 門》|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室內芭蕾 《2010 門》|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室內芭蕾 《2010 門》|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室內芭蕾 《2010 門》|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室內芭蕾 《2010 門》|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室內芭蕾 《2010 門》|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室內芭蕾 《2010 門》|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室內芭蕾 《2010 門》|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室內芭蕾 《2010 門》|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台北室內芭蕾 《2010 門》|福爾摩沙芭蕾舞團(台北室內芭蕾)|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台北室內芭蕾《門》演出內容簡介

「門」不管抽象或具體的均和我們的人生息息相關。表面上看它,也許是一個間隔、一個出入口,但更深入的探討,「門」其實更是人一生「轉捩點」的象徵;不管「出門」、「入門」、「門裡」及「門外」均可能是代表著一生中的成功或失敗、悲歡離合的分界點。亦因為如此,而在創作上有了很大的想像空間。

此次所編作《門》,在同一齣演出利用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來表現,在音樂、舞蹈、服裝及舞台設計均有不同的形式來呈現,但卻是在詮釋同一主題,不管是編舞者、表演舞者和觀眾均經歷相當獨特經驗。

節目共分為兩部分〈門-1〉與〈門-2〉,音樂方面特別選用Nino Rota的《La Strada》(大路)芭蕾組曲,及Rachmaninoff的《Symphonic Dances》(交響舞曲)兩個風格完全不同的樂曲,來表現出門在我們生活中,抽象與具象的重要性。

〈門-1〉用Rota音樂的寫實性,具體將「職業窄門」、「臨門一腳」、「閉門思過」、「柳戶花門」、「政治羅生門」及「遁入空門」等和門有關的生活意象直接用舞蹈劇場表現出來,就如對戰後義大利電影《大路》(La Strada)及Rota的音樂所作的評論一樣,它是混合了「超現實主義」及義大利式「新寫實主義」。

〈門-2〉採用Rachmaninoff的舞蹈交響曲,很抽象的將「門」在人生中所代表的抉擇點,不管是「出門」或「入門」,就如音樂結構嚴謹、高潮迭起中,透露出緊張性,用純舞蹈表現的形式將「門」的重要性表現出來。

台北室內芭蕾自2007年復團後,除了致力古典芭蕾的推廣外,更大願景是創作芭蕾的新表現模式,這是台北室內芭蕾致力的目標。

顯示完整資訊
演出照片
成果追蹤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