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管說故事‧陳三五娘
心心南管樂坊
活動簡述
此次演出,結合民間故事與南管,以故事喚醒南管的潛在觀眾群,以南管接近故事的愛好者。因此實際演出將分爲二部分:首先,先是故事主體的講解及延伸介紹,以及人物生平故事的梗概(配合幻燈片投影),或是相關活動設計,讓觀眾有基礎的背景知識。其次,則由王心心老師以南管吟唱,引領觀眾欣賞南管曲調及唱腔之清音之美。
活動特色
活動的主要流程:大稻埕與泉州、南管的關係(增進當地民眾的參與共同感)→簡單的介紹陳三五娘的故事→提到這是一系列長達六場的完整節目→END點要有緊湊懸疑吊胃口的下回分曉之感
陳三五娘-元宵燈:許多傳統民間故事的場景多發生在元宵節,我們從此多加以探討,另可增添元宵習俗、猜謎及賞花燈的趣事。
五娘與益春梨園戲扮相,南管音樂配合梨園傳統科步,讓單純的南管音樂會多添不同的視覺感官。
陳三五娘-磨鏡意:泉州才子陳三送哥嫂赴任新職,路經潮州時在元宵燈節邂逅五娘與丫鬟益春,之後陳三返回泉州時,再度於潮州見到五娘在樓臺上賞景,五娘在益春的慫恿下投擲荔枝做為信物,陳三爲求親近佳人、因此故意打破五娘家傳寶鏡,賣身為奴三年。
說書人導聆時,先以南管琵琶介紹導入音樂會,一首首南管曲目敘述陳三與五娘的情意。
陳三五娘-留傘情:【陳三五娘】留傘這一折戲堪稱是所有章節裡最讓人印象深刻且必定選入的橋段,我們能針對“留傘”一折,分析各劇種呈現此橋段的相同與不通之處。
觀眾進場時,王心心老師以洞簫引領觀眾,收心、靜心、淨心!另外,表演者也別於傳統服飾,我們用簡單質樸的布衣,僅用顏色來表示樂師和舞者所要呈現的都是相同角色。
陳三五娘-刑罰憂:南管音樂首次與光影戲結合,簡單線條及黑白影偶,緩慢地配合南管音樂的主線流動,不搶戲又更增添不同藝術結合的可能性。
陳三五娘-孤鸞繡:最尾曲〈為伊割吊〉南管琵琶與古箏首次對彈,鏗鏘的樂聲,帶出五娘差遣小七送信到崖州給陳三,千萬叮嚀囑咐的情況。
陳三五娘-衣錦歸:陳三五娘坊間有兩種結局,一是大團圓有情人終成眷屬,二是五娘投井陳三也追隨腳步也投井(雷同西方羅密歐與茱麗葉),能在活動中特別拉出來討論。
回歸南管音樂的最原始呈現方式,但較不同的是,我們將“下四管"單獨演奏,將原是屬小配角(打擊)的樂器,晉升成“單打獨鬥"的主角。
效益
此次演出,除可以與在地文化結合外,由於表演場地不同於國家音樂廳、戲劇院等專業表演場地,因此觀眾群的分布也不盡相同,故藉由此次演出,將能拓展新的觀眾群,以每次觀賞人數50人次來看,六場共能增加約300個新的觀(聽)眾,對於拓展南管有其實質上的幫助。
心心南管樂坊也希望能藉此次的文化表演回饋鄉里,甚或與地方耆老共同回憶那段過往的流金歲月。最後的目的,則是希望能藉由這些大眾所熟知的民間故事、傳說、人物,引發年輕人的興趣,甚至可能的話與校園合作,進行校團南管的推廣,向下深耕藝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