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8KM的時差《撿,一粒?》獨角演出計畫
從花蓮到馬來西亞檳城的距離為 3118 公里,橫跨了多個文化和歷史的斷層。
《撿,一粒?》的故事便是這段距離的生動縮影。
作為山東野表演坊2025年的首部全新製作,《撿,一粒》以獨角戲形式呈現,由劇團專職演員簡伊利一人獨挑大樑。在將近一個半小時的演出中,簡伊利穿梭於觀眾之間,營造出身臨其境的體驗。演出中包含許多與觀眾互動的橋段,使觀眾不僅是觀看者,更成為情節的一部分。
《撿,一粒》的故事靈感源自簡伊利自身的生命經歷,將她生活中如吉光片羽般的片刻,轉化為一幕幕觸動人心的場景與戲碼。透過這樣的表演形式,觀眾得以近距離感受她的人生故事,並與之共鳴。演出更巧妙地融合了角色生命經驗中連結檳城與台灣的飲食文化,讓觀眾在視覺、聽覺之外,同時透過嗅覺與味覺,完成一場五感交織的劇場體驗。
山東野表演坊
1999/05/30
劉尉楷
–2024–
◆花蓮縣傑出演藝團隊
◆國藝會常態補助|《返鄉/反鄉行跡的探索讀劇演出計畫》
◆文化部表演藝術補助|《Hmici Kari》
◆文化部鼓勵表演藝術台語主流化計畫|《這酒是人聲》
◆花蓮縣文化局太平洋左岸藝術季|《只是想回家,卻被錯認成返鄉青年,只好努力成為人上人》
◆花蓮縣文化局「劇場活化」計畫|小尾牙你可知道我多愛你4《巨人踩過那座山》
◆花蓮縣文化局社造點補助|《歡迎光臨,大童戲願2》
–2023–
◆社造三期社造點計畫|《歡迎光臨,大童戲願》
◆寶寶劇場《咑咑主義-前進!》
◆國藝會常態補助|餐桌劇場《Hmici Kari:Hana那年》
◆太平洋左岸藝術節|《良辰吉時》
◆場館媒合演藝團體計畫|《花青素耀演—劇場青年培力工作站》
◆文化部表演藝術補助|《熊下山》支亞干部落走讀劇場再演計畫
◆花蓮縣文化局表演藝術人才培力計畫|小尾牙你可知道我多愛你3《這酒是人聲》
–2022–
◆文化部積極紓困計畫|《來我的房紙遮風避雨》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導覽人才培育計畫|《山裡有歌,慢半拍》
◆社造三期社造點計畫|學部落III-《部落奇妙物語》創作計劃
◆太平洋左岸藝術節|《熊下山! A qlahang kumay wa》
–2021–
◆太平洋左岸藝術節|《Tama和我聽說的不同》
◆社造三期社造點計畫|〈學部落II—工寮還是家TO GATHER線上導覽計畫〉
◆文化部東南亞地區與臺灣文化交流合作補助|《印尼、花蓮兩地疫情病例檔案(Pandemic Archives)多媒材創作展演》
◆台東生活美學館藝拍即合|「一邊是彼憶,一邊是biyi」部落工寮導覽戲劇教育計畫
◆花蓮縣文化局表演藝術人才培力計畫|小尾牙你可知道我多愛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