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黨/公館蟾蜍山共地計畫──鄭波駐地個展

立方計劃空間

  • 野草黨/公館蟾蜍山共地計畫──鄭波駐地個展|立方計劃空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野草黨/公館蟾蜍山共地計畫──鄭波駐地個展|立方計劃空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野草黨/公館蟾蜍山共地計畫──鄭波駐地個展|立方計劃空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野草黨/公館蟾蜍山共地計畫──鄭波駐地個展|立方計劃空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野草黨/公館蟾蜍山共地計畫──鄭波駐地個展|立方計劃空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野草黨/公館蟾蜍山共地計畫──鄭波駐地個展|立方計劃空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野草黨/公館蟾蜍山共地計畫──鄭波駐地個展|立方計劃空間|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立方計劃空間邀請到目前居住與任教於香港的中國藝術家鄭波來台進行駐地研究與展覽計畫,本次亦為鄭波在台首次發表個展。藝術家展出其近年重要發展的作品主題——關注於野生植物與社群、政治之間的關係、文化研究行動,以及社會參與式的創作——藝術家以《鄭波——野草黨II十蟾蜍山共地計畫》為主題,發展其創作、合作計畫和討論會等展演活動。

本次展覽是根據藝術家鄭波的研究型態和創作特質,立方計劃空間將藝術家的前期調研納入展覽的計畫中,在2015年夏秋,便邀請鄭波來台進行三週的駐地研究,作為2016年展覽的前期調查、探訪的初步階段。是為立方空間首次邀請藝術家以駐地研究的方式,進行展覽的概念發想工作。於2015年至2016年展覽開幕之間,共計邀請藝術家鄭波來台七次,進行長時間的駐地研究和前期調研工作,希望能透過這樣的安排,讓藝術家在台灣發展出更為深刻的心得和創作成果,並讓藝術家與台灣文化、社群有更實質的接觸與交流。

因藝術家鄭波的創作長期關注社群、團體(如居住在香港的菲律賓移工、同志團體)以及植物的生態關係、乃至政治性的思考,故在台北駐地研究期間,藝術家探訪多個社群、進行研究、訪問等工作。其中,鄭波與鄰近於本空間、公館在地的蟾蜍山聚落的「好蟾蜍工作室」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合作交流,共同合作規劃「蟾蜍山共地計畫」。好蟾蜍工作室為一自發性的社區文化、歷史、生態推廣組織,長期駐地於此,對於當地的人文地景多有了解。鄭波與其的藝術計畫合作,在自然、社區、美學、歷史和觀念之間,產生融匯的力量,在串連組織、社群、個體的過程中,發生更多互惠的資源共享經驗。

本展分為兩個展區:一為立方計劃空間的文件、影片及蕨類種植箱等裝置;二為鄰近的蟾蜍山聚落的合作計畫「共地試驗所」和概念保留的野地「山神道」,藝術家邀請觀眾在這兩處展區體驗、閱讀不同形式的觀展經驗,並進行互文思考。本展之展演與合作計畫均主張高度「跨域連結」,藝術家鄭波通過創造性的方式,將藝術、社會學、植物學、地理學、景觀設計……不同領域串連起來,並開展出對話、合作的契機。譬如邀請台大植物系專家蕭錦龍先生作為其發展蕨類種植箱的顧問、以及與景觀設計師王文心共同規劃蟾蜍山共地計畫的地景藍圖等。更在「共地試驗所」的計畫中邀請到世新大學的曾玉娟老師帶領學生在此地進行一學期的種植課程——啟動第一階段的蟾除山共地計畫,並在蟾蜍山進行成果暨影片發表會。

因應本展的參與特性,立方空間為鄭波舉辦討論會和工作坊,廣邀各方參與者一起進入對於展覽旳思考討論。於8月28日展覽開幕前幾日,邀集政治、藝術、社群等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以及好蟾蜍工作室成員,共同進行關於「野草黨」的主題討論會。本次討論會首先以種植工作坊的形式開場,邀集眾人一同於蟾蜍山共地種下排列成「ECOEQUAL」字型的小麥草種子,後續則於好蟾蜍的駐點工作室中,由藝術家鄭波帶領討論會,進行深刻的思考交流。

本展展出期間適逢2016台北雙年展期間,在大展及周邊聯動計畫及展覽的效應下,期待能讓台北的藝術觀眾有更多機會,以更多元的方式接觸不同型態的展演。而鄭波也預計透過參與式創作、工作坊、座談會等不同形式分享,連結、接觸在地的人文、社區及藝術生態。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展場圖片
作品明細表
文宣品
新聞稿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