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與低音號雙協奏曲

李志純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古箏,是東方古老的民族樂器,其伴隨著我國歷史文化且淵遠流長,自公元前五世紀至公元前三世紀的戰國時代即廣為流傳,迄今約2500年歷史,其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具有相當的表現力。而低音號則是西方音域上最低的樂器,最早出現於古羅馬時期,在西洋音樂史發展中最著名出處莫過於安魂彌撒中末日經的一段經文,其音色渾圓豐厚,可以產生近乎雷鳴的效果。而本次創作的構想即希望以具備東方文化色彩風韻濃厚之古箏與西方音域上最低的低音號,透過這兩種東、西方不同文化的樂器的組合帶來多層次與層面的挑戰與刺激,透過這樣的組合,締造出新的音樂語彙。因此,除了在作曲想法上的創新外,同時更以未曾有過的樂器編制與組合來創造出新的音樂。期待以亞洲古早古老的音樂藝術與歐美當代的現代音樂藝術相交融,在東、西不同文化中交錯相織,透過創新、創作、演繹出東、西音樂相異且相容之非凡生命力。

古箏與低音號雙協奏曲樂曲解說--此首雙協奏曲大約13-15分鐘,共分為三個樂章:

  1. 第一樂章以層疊方式為主,將各個樂器融合為一。帶進各個的世界與空間,相輔相成。
  2. 第二樂章以低音號與古箏為主題,以較慢板的方式來描繪抒情及感性的一面,如客家山歌式的你唱我和,互訴情意。
  3. 第三樂章為箏、號、擊大融合,將於三者間游刃有餘,創造之間的平衡感,三足鼎立,三權分立,有其制衡之道,之所謂三思而行也。
顯示完整資訊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