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闕巧婷 Banner設計/Shang-Ru Tsai

「頭骨靈數度透過她以英語Thank you向台、英雙方協助回鄉的人道謝,卻遇太陽神派遣的祖靈發牢騷:『你們忘了族語啦?怎麼不用族語道謝?』」——陳韻聿(中央社,2023年11月5日)[1]

〈愛丁堡大學返還台灣原住民族頭骨,流落在外150年創國際首例〉[2]這則報導中,將牡丹社排灣族人跨國迎回牡丹社事件亡故的先人遺骨一事,視為重新反思殖民歷史與再現原民史的起點;而其中對於排灣靈媒在現場與先祖溝通的細節:「這些先人礙於自己不是自然死亡,擔憂因此給族人帶來厄運,原本不願回鄉,最後是族人屢次勸說,強調迎接他們回歸故土有助傳承歷史記憶,族人也很有誠意帶他們回家,先人終於應允。」[3]也從另一方面展開對於當代感知技術,透過靈通、巫覡、卜卦等方式,探討過去被隱藏或遺忘的歷史或記憶,並嘗試賦予這些事件另一種理解與詮釋。

蔡咅璟《研究室207》(2021)展覽中2件作品的緣起,來自保管大學研究標本教授的友人和塵封的人骨標本「通靈」後,獲知祂們想要回到「台南玉井」而開啟的計畫。依據骨骼狀態的物理外在條件,再疊加上來自人骨標本的「自述」,從而開啟了對於祂們可能身為噍吧哖事件中的平埔族的身世推論。

這樣的推論是否有機會趨近歷史和祂們從何而來的真相?

許家維受邀於「烏拉爾當代工業藝術雙年展」(2019)展出;雙年展的主題探索「永生」,在直觀地以各種科技工程嘗試對於當代肉體的永生嘗試背後,試圖以美學、歷史政治和哲學的切入點去回應思考「永生」時可能觸及的人文精神[4]。藝術家展出的作品《神靈的書寫》(2016),透過記錄藝術家與青蛙神鐵甲元帥之間以扶乩方式進行的對話過程,並且依據元帥口述重新建立起對於其千年前駐在武夷山廟宇的模型。由於過往線索(廟宇於文革中消失)的不可追尋,神靈敘事帶著自身的神聖性成為唯一的敘事方式。

另一方面,在《墳、屍骨、紅壤層》(2019)展覽中,梁廷毓討論了位於桃園大溪、龍潭、復興與新竹關西交會的淺山地帶在地理上與五族群(客家人、泰雅人、凱達格蘭人、道卡斯人、閩南人)的競合敘事。其中,也透過向在地神明擲筊的方式,來查驗文獻與居民口述記錄中,關於原住民曾經出草馘首以及無主墓地所在的「真實性」。在神明的回答,與歷史紀錄之間,給予了歷史事件如何建構的反思。

歷史如何被記載?「由勝利者書寫」這句老生常談在當代仍然適用也不適用。在認知管道更為紛雜的當下,藝術計畫也嘗試以探詢個人生命歷程的記憶,將之縫補入歷史事件或歷史經驗的缺口中,使原本隱而不顯的多重的個人生命經驗,建構出更為多元的歷史敘事與認知。

《(不)可視的訪客 / (In)visible visitor》(2020)是林羿綺邀請美軍混血遺眷長輩,拍攝他們在催眠師引導下,回溯潛意識/記憶的過程。幽微地打開在美軍顧問駐台期間的不可視、不可言過往,嘗試將歷史的身體投放到家族史以外的歷史與認同議題。

而高俊宏在長期進行森林調查與泰雅族交往的「大豹」計畫中,階段地彙整為《三山禁》(2020)這項包含行動與非虛構敘事錄像的作品。在被記錄為大豹社傳統領域的區域,藝術家請外籍演員以戰俘身分,重走日本進犯大豹社的溯溪路徑、訪談當時的戰俘解說三峽有木戰俘營的概況;以多位耆老的口述內容繪製記憶中各自先祖的肖像。透過真切的身體行走、地理探查與訪談,再現不同歷史階段的族群活動紀錄、甚至是地域的集體記憶。

歷史綿長而記憶短暫,透過不同感官型態進行的鬼(魅)/神顯影探詢某種答案的計畫與創作不勝枚舉,這些作品透過感官的啟發和記憶的啟示,將個體與歷史的關係拉進更寬廣、更人性化——甚至程度上也更政治化的視野中。

此間也以朱峯誼自現象書寫-視覺藝評專案「從在地傳統到普世靈性的無盡追尋:宗教與神秘主義於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的時代意義」(2020)與「超精神聯結與想望:台灣當代藝術創作暨神秘學實踐的技術追問」(2021)兩件以神秘主義在台灣現當代藝術的應用及表現為主軸進行的書寫/播客(Podcast)系列為結:「有太多太多的事仍屬未知;就讓我們繼續追問下去。」[5]

 

註釋

[1] 陳韻聿(2023年11月5日)。〈特派在現場/台灣原民遺骨返還 巫師揭儀式有淚有笑「祖靈很想回家」〉。中央社。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311050061.aspx

[2] Akoy簡年佑、許伯崧(2023年11月18日)。〈愛丁堡大學返還台灣原住民族頭骨,流落在外150年創國際首例〉。端傳媒。網址: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31118-whatsnew-taiwan-indigenous-people-skeleton

[3] 同註釋 1

[4] ARTouch編輯部(2019年7月18日)。〈以「永生」為題,第五屆俄羅斯「烏拉爾當代藝術工業雙年展」〉。典藏ARTouch。網址:https://artouch.com/art-views/art-exhibition/content-11434.html

[5] 朱峯誼。〈台灣當代藝術裡鬼神顯現的技術追問〉。網址:https://archive.ncafroc.org.tw/upload/result/18513-CR1001/07%20台灣當代藝術裡鬼神顯現的技術追問_166123745237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