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黃子軒 Banner設計/王景銘

近年各界積極推動「文化平權」,降低因身份、年齡、性別、地域、族群、身心障礙等原因而產生的差異[1],進而平等的參加藝術及文化活動。其中,為保障身心障礙者權益,我國自1980年《殘障福利法》、1997年《身心障礙者保護法》至2007年《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歷經三次的法規名稱及多次法律條文的修正,於2021年再度修法公布,期朝向平等的參與社會、經濟、政治及文化等機會之目標邁進。

在國藝會過往補助案當中,看見諸多計畫關注身心障礙者相關議題,藉由藝文活動的參與來實踐文化平權。

有團隊積極推展多元的觀賞方式,王昱程之「舞蹈口述影像計畫」經由跨領域背景的工作者與視障者,於身體工作坊、教案會議、視障者服務機構等協作,企圖發展舞蹈口述影像的可能性;「TAIWAN TOP 演藝團隊年度獎助專案」的黃翊工作室、舞蹈空間舞蹈團等獲補助團隊,投入口述影像或觸覺導覽的方式,讓視障者運用多元角度來觀賞表演藝術的演出。

亦有藝術家規劃身心障礙者一同參與的課程,江凱群在巴黎市立現代藝術博物館與慈善機構Entreprendre pour Aider合作下,設計給身心障礙者的動畫工作坊;楊純鑾「此刻‧我在」則在長照機構日照中心,帶領失智症長者結合藝術創作,發展醫療與藝術跨領域合作之方案。

在演出活動中,有蝦米視障人聲樂團至奧地利參與Vokal. Total格拉茲國際阿卡貝拉大賽,呈現人聲樂團專業與精湛的演出;而身體氣象館自2001創立的「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從弱勢或身心障礙者通過表演,讓觀眾藉此機會觀賞、理解與討論不同藝術的面向,以及消除社會中對障礙者身體不能自主的刻板印象;此藝術祭的辦理開展了國際表演者與團隊的經驗分享,促使身體氣象館於2017年受韓國國際無障礙舞蹈節(KIADA)邀請演出《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 Intermezzo》。國際間與韓國在地的藝術家透過無障礙舞蹈節,讓自身的創作作品交流外,亦促進了當地社會大眾對於身心障礙議題和表演藝術有更多的認識。

此外,在研習與推廣層面中,中華民國聾人協會於2019年受英國Deaffest邀請參訪電影藝術節,該藝術節自2006年起辦理,持續鼓勵及支持聽障者發展電影製作和影視媒體行業的技術與專業;同年度,滯留島舞蹈劇場前往日本進修,參與英國障礙藝術舞團Stopgap舉辦之共融藝術教師訓練課程。在工作坊中,除障礙者與非障礙者藝術家外,也有不同領域之社會工作者一起投入「共融舞蹈」(Inclusive Dance)的課程。

無論是觀賞藝術的方法、藝術家的創作及呈現、培育推廣者等各種藝術參與的模式,期盼以多面向的交流與溝通,建立尊重彼此差異與權益的文化。

 

註釋

[1] 引自文化部,文化平權(https://www.moc.gov.tw/content_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