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國樂創作聯合發表會

中華民國國樂學會

  • 2015國樂創作聯合發表會|中華民國國樂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15國樂創作聯合發表會|中華民國國樂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15國樂創作聯合發表會|中華民國國樂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中華民國國樂學會以鼓勵創作出發點,期望能在艱苦的環境下,成為一盞明燈,為臺灣國樂創作環境努力,其最終目是希望國樂在臺灣播下永續發展的種子。一方面本土培養的國樂作曲家,尤其是青年作曲家,需要發揮的舞台及機會,他們通常一畢業即面臨是否該轉職擔任音樂教師等等的困難,而放棄持續創作;另一方面,臺灣國樂發展比之國外,是年年進步,外國爭相來臺灣取經、學習,臺灣業餘國樂團林立,其專業程度一點也不輸職業樂團。由於發展得好,所以各樂團在表演曲目上,勇於嘗試各式各樣的國樂新曲,不管是大陸、新加坡、澳門新作的樂曲,甚至管絃樂團樂曲,大家都躍躍欲試。其中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是國樂學會今年創作發表會上,又演了什麼好作品,各個樂團無不以國樂學會邀稿的作品為指標,作為表演及比賽曲目,甚至常有國外樂團致電來借譜,此能說明本會對於臺灣國樂創作曲的重視及推展,已得到廣泛的成效。

創作是藝術發展的原動力,也是演奏家與樂團曲目的泉源,甚至是當代文化環境的指標,本會對於創作的推廣及重視,行之有年,至今年為止,本會已成功邀稿83首國樂作品,實行多年下來,催生出許多好作品。在音樂的產業鏈裡,作品不僅在上游端提供給演奏者所需要的新養份,它也建構、呈現當代、當地的音樂文化。本會邀稿的初衷,要用音符為臺灣這塊土地留下美好的聲音,所以這些國樂新作品,也都與臺灣的風俗、文化、特色息息相關,加上國樂作品在國樂界一直有數量不足之憾,現在各單位舉辦的音樂會,至少都有1-2首臺灣國樂作品,而不再以大陸作品為尊,這是國樂發展非常好的現象。特別感謝貴單位的支持,讓本會有能力舉辦此活動。

本場「2015國樂創作聯合發表會」音樂會其中一首作品《洛神伊人》,特別感謝本會理事陳煥輝先生,協同笙製作大師趙宏亮先生,趙宏亮先生所改良研發的三十六簧中音、次中音、低音、倍低音笙來創作笙六重奏,獲得熱烈迴響,引發許多觀眾對於這一系列改良笙的好奇,想了解研發過程及其音頻振動方式,所以本會應觀眾要求,特別於2016年3月10日臺灣藝術大學國樂系,舉辦一場講座,邀請趙宏亮本人來演講,並親自示範演出。此場講座不只能推動兩岸中華民族國樂傳統文化藝術的創新與發展,並推動兩岸國樂表演藝術、樂器製造改良的交流合作,希望透過此次的交流活動,帶動兩岸中華國樂文化的互動及合作,共同開創兩岸傳統樂器的宣導與推展。

委託創作作品簡介

1.《浪漫兩拍》王乙聿曲

此曲由2015年中華民國國樂學會委託創作。

把自己奉獻給音樂,誓言伴隨一生。

使用記憶深處的傳統曲調作為素材,浪漫的語言,是我對音樂的愛戀;二拍,象徵著堅定不移,在漫長的音樂旅途中,不斷地向前邁進。

2.《獨-林中》孫嘉豪曲

在需要面前,一切理想主義都是虛偽的。——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全曲分為四段:高壓電塔、磨合、餘波、獨行。

高壓電塔,人所需要卻又不想與之相處的東西,在山林中一座座聳立,默默的執行它的使命與任務,個體與自然的磨合卻藉由人的抗爭顯示出來,要?還是不要?存在的對錯由人來定義,爭鬥的結局帶來了什麼?

高壓電塔依然聳立在山林中,默默的執行它的使命與任務,直到它消失為止。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座座的高壓電塔。

3.《絲竹小品》倪珩均曲

在我有一些教學經驗後,我發現對於編制較小的學生國樂團來說,其實可以選擇練習的曲目不多。因此我想寫一些編制不大、難度適中絲竹小品當作教材讓學生練習。我選擇三首對我來說很有感情的台灣音樂,分別改編為三首小品:

  • 桃花泣血記:原曲是1930年代的電影主題歌,由詹天馬作詞,王雲峰作曲。一般認為這是第一首台語流行歌,它代表我對日治時期的流行音樂的愛慕。
  • 記憶中的歡樂之歌:原曲是排灣族許坤仲先生演奏的口鼻笛曲調。我非常驚嘆其多變的韻律戚,並想要在我的樂曲中描摹這種律動,以及口鼻笛音樂的自省式的情調。
  • 大八板:原曲為北管曲牌,其在北管音樂或其他樂種中千變萬化的姿態已不需贅述。我以其旋律與北管鼓介的節奏為素材譜寫。

4.《鄉情》周以謙曲

本曲連用台灣歌仔戲常用的〈七字調〉、〈四空仔〉及車鼓小戲的〈草蜢仔調〉等曲調為素材,以變奏及調式轉換等手法寫作而成,試圖展現作者對於台灣鄉野樸質風俗的深切情感。

5.《洛神伊人》朱雲嵩曲

曹植在《洛神賦》中寫道:「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絪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然而,在傳說中,窈窕佳人的美,卻也為她的生命帶來了一連串的波折。

此曲是對於《洛神》傳說,以及《洛神賦》的一種想像,藉此抒發「美景變幻既無常,伊人豈能永若霞,蔽月輕雲飄如雪,卻似心鏡薌蒙塵」。

6.《無3不樂》郭岷勤曲

特別為古箏、中阮及笛子三樣樂器創作的作品。俗話說「三人成众」,其中的三是最大值也是最小值,透過三人三樂器最小的絲竹型態,試圖探尋其中無限的可能。「樂」它是形容詞,也可以是名詞、亦可以是動詞,當3樂器x3人x3樂碰撞,將會是OO/無限。人生可以有各式各樣的樣貌,沒有絕對,情感也是一樣,唯有放寬心去感受,才能真正擁抱感動,人是如此,音樂何嘗不是?!Enjoy your life!

7.《日月潭的午後》張永欽曲

    「2015年的春假,因外國友人來訪,特別安排了一日的南投日月潭之旅。早上從台北出發,沿路參觀了幾個景點,到了九族文化村的纜車站已經是午後。搭上纜車,便往日月潭前進。纜車出了車站,便奮力的往上攀升,雖然不是第一次坐纜車,但這種被凌空帶起的臧覺,還是讓一陣涼意從腳底竄了上來,愈往上走,情緒更加興奮。一鼓作氣地纜車登上山頭,視野瞬時開闊,午後的太陽就在我們的正前方,陽光撒落在水面,波光鄰鄰,美不勝收。
    看到這幅的景象,腦裡突然間浮現感動的旋律。在高處,纜車緩緩地向日月潭前進,從只能看到日月潭一隅逐漸地鮮明。此時遠處似乎傳來一陣歌聲,心中的熱情也隨之燃燒了起來。纜車逐漸接近遠 處的山頭,這是路線中最後一個高點,心理充滿了期待。越過的那一剎那,過整個日月潭的景色映入眼簾,心理的感動同時間達到了沸點。隨後纜車便開始下降,不一會兒駛進了纜車站。
    出了纜車站,走幾步路就到了伊達邵碼頭。碼頭旁邊的聚落,是遊客聚集的地方,非常地熱鬧。巷子裡有許多商店與攤販,販售著各式各樣、琳琅滿目代表此地原住民文化的商品,令人目不暇給。行人一攤逛過一攤,一店看過一店,總是讓人充滿好奇與驚喜。在聚落裡轉了一圈,手上滿滿美食與紀念品。這時時間快接近傍晚,我們上了車,離開伊達邵。車子沿著環湖公路上,在幾個著名地點上稍作停留。這時候看到日月潭景象的戚受與在纜車上看到的不同。日月潭的美,除了清新與秀麗地山水,還有多彩的人文。我想這是讓人對這個地方能激起更多的感動的緣故吧。夕陽西下,也該是踏上歸途的時候。一個轉彎,車子駛出環湖公路。油門一落,日月潭消失在背後的山坳處…」

本曲是作者到日月潭的遊記,以音樂描寫日月潭午後的各種風情。利用繁複的調性與和聲的變換,表現旅途中所經歷的各種新奇變化的景物。樂曲中擷取邵族音樂的素材,更為樂曲增添許多迷人的氣息。

8.《沉花》任重曲

沉花,落入水中的花,鮮豔卻無法在高處綻放,指被埋沒的有才華的人,亦或是錯過了一件美好的事情,遺憾之感。此曲以低音聲部為主要發展,多使用相同動機音型形成迷惘之感,以梆笛solo為主要旋律線條,帶著「孤」的氣息感,含蓄且內斂,與胡琴輪奏代表往事記憶的疊影。雖然鮮豔,卻沈寂。

9.《梳妝蓮花》何立仁曲

《梳妝蓮花》想寫的是對於歌仔戲的一些印象……

對於歌仔戲的印象都是小時候陪著奶奶看外台戲的記憶,對於台上演什麼,唱什麼已經沒什麼印象了,但是最有記憶的就是開演之前的後台,我總是喜歡在演出前跑到後台,看那些演員一筆一筆認真化妝的神情,而對於演出留在記憶中的,則是那些細膩的手勢……

整首曲子想展現的是從演員在後台的化妝,台上的演出,對於演出的記憶……

10.《舊城漫步》黃振南曲

「舊城」即今高雄左營舊城,它是高雄歷史文化的起始。清代左營地區劃歸鳳山縣管轄,故稱鳳山縣城。因林爽文事件後,官署移往埤頭街(今鳳山區)蓋了一座鳳山縣新城,因此左營地區就被稱為「舊城」。舊城在風光明媚的蓮池潭邊,大小廟宇林立,每年的「萬年季」更是地方文化的盛事。作曲者即以此為構思,運用北管《風入松》、南管《相思引》等音樂素材,以A-B-A的曲式結構創作而成,描繪「萬年季」熱鬧的景象及蓮池潭的美麗風光。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文宣品
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