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雅智慧健康音樂會

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學會

  • 客雅智慧健康音樂會|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客雅智慧健康音樂會|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客雅智慧健康音樂會|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客雅智慧健康音樂會|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客雅智慧健康音樂會|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客雅智慧健康音樂會|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客雅智慧健康音樂會|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客雅智慧健康音樂會|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客雅智慧健康音樂會|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客雅智慧健康音樂會|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客雅智慧健康音樂會|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客雅智慧健康音樂會|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客雅智慧健康音樂會|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客雅智慧健康音樂會|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學會「客雅智慧健康音樂會」成果簡介

一、調查與研究內容簡介

智慧電腦音樂作品:(1)黃志方《茉莉調》振奮版;(2)黃志方《茉莉調》放鬆版,由自律神經專家王復蘇醫師現場講解自律神經系統,由心率變異分析(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量測連續心跳速率變化程度的數據。電腦音樂MIDI所定義之音樂元素為基礎,創作振奮與放鬆兩首音樂,採用心率變異HRV儀器。

「客雅智慧健康音樂會」中,徵求2位自願擔任自律神經系統量測的受測者,看出本場音樂會的健康效果。創作MIDI所定義之音樂6元素包括:P(Pitch)音高,R(Rhythm)節奏,A(Articulation)音長,V(Velocity)力度,T(Timbre),以及Tempo等,為本計畫電腦音樂會創作所使用的MIDI音樂元素,其定義的方式,找出音樂元素對應到自律神經系統數據的關聯性:(1)以心率變異感應器HRV,可客觀的量測出自律神經系統的各種身心狀態;(2)在主觀的問卷調查方面,將設計正規畫Normalized from 0 to 100的音樂會聽者主觀感受自律神經系統的問卷調查表格,自律神經系統HRV數據從最舒緩的副交感神經HF, LF到VLF交感神經緊張的方向,可Normalized整規劃定義自律神經系統身心狀態的量化數據:from 0(最舒緩),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to 100(最刺激)。樂曲設計先從振奮版開始,問卷為82的刺激度,再演奏放鬆版,刺激度問卷為31。

HRV測試結果

第一位受測者在誠品表演廳現場沒有聆聽音樂的數據為:心跳率HR(Heart Rate)= 98 BPM, 心跳率變異度HRV - SDNN = 15.3;聽完放鬆版《茉莉調》後的測試數據為:心跳率HR(Heart Rate)= 93 BPM,心跳率變異度HRV - SDNN = 18.6。

第二位受測者在誠品表演廳現場聆聽音樂後的數據為:心跳率HR(Heart Rate)= 95 BPM, 心跳率變異度HRV - SDNN = 12.2;聽完放鬆版《茉莉調》後的測試數據為:心跳率HR(Heart Rate)= 87 BPM,心跳率變異度HRV - SDNN = 11.1。

因此本計畫確實可證實智慧電腦音樂的MIDI數據刺激度調整後,確實可達到一定的舒壓效果。

二、演出與委託創作內容簡介

客雅智慧健康音樂會委託創作由本團隊作曲家精心編曲,並透過智慧電腦音樂重新改編創作元素的新創作品等,演出曲目均為國人創作,包括:

  1. 鄭建文《未說的故事》給大提琴與互動音樂系統。
  2. 黃志方《茉莉調》振奮版,女高音、笛簫、鋼琴等室內管絃樂曲與電腦音樂。
  3. 黃志方《茉莉調》放鬆版,女高音、笛簫、鋼琴等室內管絃樂曲與電腦音樂。
    含現場講解:自律神經專家王復蘇醫師。
  4. 黃志方《風情月思》客家風情影音作品,女高音哼唱、小提琴、笛簫、鋼琴等室內管絃樂曲與電腦音樂。
  5. 黃志方《都馬調》客家歌謠作品,笛簫獨奏、小提琴、鋼琴等電子管絃樂曲。
  6. 林宜徵《水彩畫意象》電聲音樂。
  7. 陳方周《爺爺的舊回憶幻想曲》電聲音樂。
  8. 周欣諭《子夜秋歌》大提琴與電腦音樂二重奏。
  9. 李宜樺《幻·身》女高音與電子音樂。

演奏家包括:笛簫大師陳中申教授、鋼琴家江漢聲校長、鋼琴家易繼心教授、姜雲玉教授、林婉雲教授、李宜樺老師、小提琴家張偉軒老師。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目錄
精選片段
曲譜首頁
內容摘錄
演出照片
創作者簡介

作曲家:黃志方

作品曾獲選受邀於歐、美、日、亞洲、中國大陸、中南美洲等國際音樂節演出,電腦音樂作曲家與音樂科技研究人員,同時具有工程博士與作曲碩士,擅長音樂科技跨領域之研究與創作。師事吳丁連教授,AI電腦音樂向Prof. Phil Winsor學習。作品在國內外獲獎與演出,如臺灣省交響樂團作曲比賽佳作、臺灣藝術教育館之全國藝術創意作品競賽音樂創意類比賽「特優」等。2004年獲選ACL亞洲作曲家聯盟大會暨音樂節代表臺灣於以色列演出;2004年「澎湖鄉土音樂創作甄選暨作品發表」以所創作之三樂章鋼琴組曲《菊島風情》獲得「首獎」,並擔任鋼琴獨奏演出。2006年在臺北國家音樂廳實驗劇場發表數件室內樂創作並指揮。作品曾獲選受邀於美國ICMC國際電子音樂會議、美國北德州大學CEMI實驗音樂與跨媒介中心、德國柏林Randspiele Zepernic 2011、科隆Alte Feuerwache 2011、義大利Musica Insieme Panicale 2012現代音樂節作品、聯合國UNESCO國際作曲評議會發表等。現為開南大學專任副教授,國立交通大學聲音與音樂創意科技碩士學程與國立清華大學音樂系兼任副教授。桃園新愛樂管弦樂團指揮,並榮獲2012年紐約OMI國際藝術家駐村Fellow。曾獲選2013年捷克國際暑期指揮大師班受教於Kirk Trevor大師與Donald Schleicher教授,指揮馬替奴愛樂管弦樂團演出Debussy, Brahms等經典曲目,2015年獲邀擔任美國大邁阿密青年管弦樂團客席指揮頗受好評,2017年後擔任ICMC音樂、論文評委。

顯示完整資訊

作曲家:鄭建文

鄭建文為美國北德州大學音樂藝術博士,主修作曲,並專精於互動電腦音樂。現任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專任副教授,並擔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兼任副教授。曾獲藝術音樂作曲獎項主要包括: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委託創作徵曲比賽獲選(2013);TMC(台灣音樂中心)國際作曲比賽優勝(2012);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建置音樂創作與行銷平台」徵曲比賽獲得第三名(2011);捷克Musica Nova電子音樂創作比賽「榮譽提名獎」(2011);美國達拉斯交響樂團暨Voices of Change所主辦之「Russell Horn青年作曲比賽」首獎(2007)、ICMC國際電腦音樂學會區域作曲獎(Regional Composition Prize)(2008)、教育部文藝創作獎(2003、2006、2009)、全國藝術創意作品線上競賽「音樂、音效創意類」優等獎(2007)與特優獎(2005、2006)、臺北打擊樂團「青年打擊樂作曲比賽」佳作(2005)、國家交響樂團「啟動台灣的聲音」管弦樂徵曲比賽獲選演出(2002);新竹縣文化局「第四屆客家新曲獎」佳作(2000)等。其電子音樂作品並被收錄於各類國際性影音出版品中,如:國際電腦音樂學會 (ICMA)2008年年會作品選集CD;美國電子音樂學會(SEAMUS)首張影音DVD選集、2007年MIT Computer Music Journal之DVD影音作品選集、SEAMUS電子音樂創作比賽Electroclip決選作品集CD、西班牙Confluencias國際電子音樂創作比賽決選作品集CD。除了擅長器樂作曲之外,其目前主要研究與創作在於結合現場器樂演奏之互動電腦音樂,曾以「互動音樂」研究計畫獲得「教育部留學獎學金」百萬贊助(2005-2006)。此外,其也積極參與跨界合作,如:2010年與台灣藝術大學「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合作之《Nexus II》互動多媒體舞蹈表演作品,獲選文建會「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旗艦計畫」百萬補助;2018年為安徽師範大學的吳浚老師執導的沙動畫影片Statue of Blood製作配樂,獲得印度國際電影節Moonwhite Film Festival之「最佳配樂獎」。

顯示完整資訊

作曲家:林宜徵

林宜徵,科技音樂作曲家與自學軟體工程師,專注於數位音樂領域與相關音樂創作。自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獲得作曲博士學位,曾任人工智慧音樂公司音樂研發長,研究開發AI音樂生成系統並帶領團隊做AI與商用音樂的創作結合。現為專職作曲家,兼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指導音樂與程式跨域通識課程,輔仁大學音樂系指導作曲。

近期作品針對視-聽聯覺電聲音樂創作、3D沈浸式電聲音樂創作與混音、ambisonic系統多聲道投放實務進行研究。視-聽聯覺電聲作品展演於世界各地,包括SICMF2022(首爾國際電腦音樂節)、2022 Atemporánea Festival(阿根廷)、ICMC 2022(愛爾蘭)、IRCAM-Forum 2022(New York)。

跨域作品包括音樂AI創作與沈浸式雙耳格式VR作品。合作之XR電影《潛入西拉雅》(作曲、音效、3D沈浸式混音部分)展演於美國ACM SIGGRAPH國際影展、韓國富川影展、高雄電影節。自身的VR App音樂遊戲作品《次元穿梭》演出於世界薩克管年會、英國、德國、日本、香港、芬蘭等國;此外,其他當代器樂作品曾演出於捷克、馬來西亞、美國。3D遊戲作品《時空雕塑》、《森之生》WebXR亦公開展演於網路線上音樂裝置;實體裝置藝術包含臺灣音樂館「煦樂韶光」科技藝術裝置作品《光譜印象》音樂設計與音樂演算部分等。於AI領域,創作以演算式作曲、強化學習、類神經網路(特別是自然語言處理)為主,所做之AI音樂生成工具含四部和聲產生器與十六世紀對位法二聲部產生器。

顯示完整資訊

作曲家:陳方周

為美國伊利諾西北大學物理研究所博士,專攻中醫脈診科學化,經絡儀開發,自律神經系統研究,推廣電腦數位音樂與創作,現任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中醫學系學士班中醫基礎學科專任副教授。

顯示完整資訊

作曲家:周欣諭

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畢業,主修電子音樂與理論作曲。作品曾多次獲獎於國際電子音樂大賽,並於專場音樂會中演出。演出足跡遍及美國、法國、中國等。創作方向多元,除了傳統器樂寫作外,善挑戰不同領域的跨界結合,如結合電腦科技、視覺多媒體與舞蹈互動等,並致力於教育音樂學子,期待將音樂與教育、科技結合。目前任教於萬能科技大學、桃園市立武陵高中音樂班與南崁高中音樂班等,並擔任台灣藝術高校聯盟理事長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科會計畫專案教師。

顯示完整資訊

作曲家:李宜樺

畢業於輔仁大學研究所作曲組,作曲受劉貴美老師啟發,先後師事許明鐘教授、林宜徵教授。在校期間曾隨洪綺玲老師學習聲樂、合唱指揮,亦曾參與合唱團演出,近年來陸續接受委託創作、編曲,包括臺北佛光合唱團、李語慈聲樂家、陳長伯小號重奏團、台灣銅管樂團、加走灣少年合唱團、台北愛樂兒童合唱團、花蓮竹林國小合唱團等委託合作。

顯示完整資訊
演職人員簡介
文宣品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學會

立案日期

1999/07/11

負責人

黃志方

團體簡介

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學會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曾興魁及國內各大專院校致力於數位藝術的教授多人共同發起成立,成立宗旨除了推廣國內數位藝術、電腦音樂、音樂科技、音樂健康、多媒體的藝術教育,也為未來興國際接軌,多媒體的術展演做好準備;同時也專為電腦音樂學習及愛好者爭取國際性音樂交流與展演的活動,近年內於台北市舉辦2018電.緣兩岸電子音樂展演交流計劃等音樂會,以及多次2018年度工作坊Max/MSP電腦音樂程式創作等重要活動。20年來積極推展電腦音樂,包括在美國北德州大學舉辦的全場國人電腦音樂發表會、柏林現代音樂節、科隆全場電子音樂展演,以及國內多場電子音樂會,協辦台灣電腦音樂與音訊會議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mputer Music and Audio Technology Conference(WOCMAT)國際研討會均獲得好評。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