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與未來

  • 本質與未來|黃翊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本質與未來|黃翊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本質與未來|黃翊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本質與未來|黃翊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本質與未來|黃翊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本質與未來|黃翊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本質與未來|黃翊工作室|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作品」是與觀眾相遇的原因,「作品的品質」永遠是最重要的。

一向使用大量科技的黃翊工作室+,在「本質與未來」計畫中,團隊未使用前衛的新科技,而是回歸表演藝術創作的初衷與本質,以「精煉作品、虛實併進」為前進的方向,擘劃未來。

計畫自三個面向執行:

規劃一

精煉作品:新作研發、經典作品的琢磨與升級
虛實併進:拍攝作品高品質電影版 ‧ 跳脫電視轉播程度式的作品記錄

《本質與未來》計畫中,進行經典作品《黃翊與庫卡》的重製、技術細節更新,並進行《長路》的技術修整,為未來的巡演作理想的準備; 新作《眼》自獲第三屆廣藝基金會表演藝術金創獎金獎後,進入正式製作階段,更名為《此生》。

《此生》2023年獲中信文教基金會支持,於臺大遊心劇場進行階段呈現;2024更進一步聚焦於「技術創新」,完成「虛擬製作」、「機械手臂」、「自動化導播系統」之整合開發;《此生》具高度視覺化的特性,於作品發展同時,進行電影版製作,計畫未來申請國際實驗片、舞蹈影展。

規劃二

沈澱梳理:經典作品是與觀眾相遇的原因 ‧ 與新作同樣需被照顧
深化品牌:透過數位、影展等媒介,連結國內外觀眾

全新設計黃翊工作室+官方網站,以符合目前行動裝置與電腦觀看的需求。

有系統的透過網路、數位媒介,與全世界的觀眾分享作品的美與理念。完成電影品質的作品錄像,參與國內外實驗片、舞蹈影展,連結、拓展國內外更多不同面向的觀眾。

規劃三

低限:維持低限、有品質的運作
機動:保持彈性,做對未來有實質、長遠助益的決定

黃翊工作室+2020年進駐松山文創園區,於疫情期間,《小螞蟻與機器人:咖啡小酒館》定目劇獲觀眾好評、創造12位專案舞者就業機會;於松菸排練的新作《眼》獲得廣藝基金會金創獎首獎;《墨》獲得台北國家兩廳院、台中國家歌劇院的合作邀請;所扶植的二位新藝術家也獲得製作機會;舞蹈之家計劃支持了百位以上的自由舞者,參加開放暖身課、工作坊。

然而,總長三年的進駐時程中,達三分之二的時間在疫情中度過,使團隊重新思考在疫情狀況下,更適切的營運狀態。 感謝松山文創園區的支持與協助,團隊順利遷移至內湖創作基地,以低限的運作成本,保有最高的製作品質與機動性。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黃翊工作室

立案日期

2010/05/31

負責人

林怡足

團體簡介

黃翊工作室+創立於2010年,2015年轉換為全職編制,為世界少數,成員包括人類與機器人的藝術組織。長年國際巡演,曾獲邀赴美加、歐陸、亞洲、澳洲近20國,累積百場以上巡演,獲各地觀眾與評論肯定。作品高度的科研比例,常透過多年研發、分階段發展的形式逐步完成。雖製程耗時,但效益較短期製作更長遠、更具國際影響力。

除表演創作外,透過科技專長,為盲人觀眾研發自動化劇場口述影像系統,致力文化平權;舞蹈之家計畫,陪伴、扶植未來藝術家,建立更健康藝術職場。

黃翊工作室+期望使藝術透過科技的形式陪伴人們的生活,推進科技與藝術的發展。

3項近年重要活動:

  1. 2023年,黃翊與臺灣重要書法藝術家董陽孜、日本音像藝術家黑川良一合作之全新製作《墨》,獲獲得國際表演藝術協會(ISPA)「年度最受矚目十大新作」,為台灣唯一四度獲此肯定的團隊。
  2. 2023年,邀請國際重要作曲家 Dirk P. Harbrich 為新作《身音》譜曲,並將開啟後續合作計畫,黃翊工作室+進入新的創作階段。
  3. 2022年8月,黃翊工作室+於臺北內湖建置新創作基地;9月,創辦人黃翊進入臺灣大學EiMBA管理碩士班學習,為一路來所重視的文化與國際、身心障礙者平權的永續,探索未來的可能性。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