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

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

  •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暨K's Art 當代藝術空間 2012串聯展-「模型-事件」移地計畫|高雄市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模型-事件』移地計畫─K's Art當代藝術空間 x SPP新浜碼頭藝術空間2012串聯展」展覽簡介

由於本展目的,企圖藉由新浜碼頭藝術空間與K's Art當代藝術空間的同步串聯,透過同一批創作者、同脈絡的作品,採取先後各在兩地展出一個月的方式,藉由兩處場所的差異化,進而提問懸置於張立人作品《Homemade核電廠》,陳弘達作品《後災難》、《樂高都不樂高》系列,蘇子涵對於生活中人造物的「模型化」蛋糕物件,黃法誠《我要在這裡跳水》系列,許哲瑜《大事件景觀之一》、《完美嫌疑犯》等系列展出作品中「物-模型」與「物-事件」二者的關係與變化,以及其回應外在社會的方式。總括來說,效益及特色如下:

  1. 藉由串聯兩個物質屬性不同的場所,使得K's art當代藝術空間相對新浜碼頭藝術空間,突顯出二者在「化空間為文本」此一屬性上的差異。反觀國外大展,如今年的Documenta(13)其中的展場操作方式之一即「化空間為文本」的概念。而台灣自1989年解嚴後,興起一股替代空間的熱潮,姑且不論此類替代空間與美術館或畫廊的抗衡關係,在空間的狀態上,卻是一種清除過後的白色空間。這些白色盒子的運作,提供眾多當代藝術展演,形成一種獨特的場域,然而,隨著政府一系列空間活化政策,愈來愈多的空間生成是作為文本而非場域(例:寶藏巖、橋頭白屋),相較這些,白盒子式的替代空間如何進一步提供當代藝術新的閱讀方式。
  2. 展覽提出的議題,乃面對台灣當代年輕藝術家創作中,越來越顯見的「模型化」創作形式進行企圖進行回應,此命題的提出,受到座談會與談專家學者及一般參觀民眾的熱烈迴響,然本議題實驗性極強,尙待策展人持續的進行觀察,以便進行更系統性的研究與論述。
  3. 上述涵括「場所-物」亦即從「空間文本化」角度切入的觀察方式,企圖同時擴展回返於台灣自身歷史、文化認同上的課題,為當前藝術介入空間、藝術社會實踐、跨領域藝術實踐等議題,提供一觀看方式。且根據至K's art展場參觀的德國藝術家表示,展場中的許多物件,都令他們有似曾相識的感受,而德國目前許多新興的展演空間,也都朝向此類型「老空間」或對「歷史-物」的關注發展。闞注此類型「老」空間與白盒子的差異化,或者可以為白盒子式的新濱碼頭藝術空間提出新的可能與思考。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展示
展場圖片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