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 Corporeality: Choreographing New Media Arts
張懿文
「Digital Corporeality: Choreographing New Media Arts」計畫,張懿文於計畫中負責調查與研究、與國際藝術家和策展人交流、發掘未來可能的合作可能。
調查與研究目的
- 深化自身對科技藝術與科技藝術美學的理解: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和在科技藝術中的身體性。筆者希望能透過自己過去對舞蹈與視覺藝術史脈絡為基礎,發展與過去的歷史脈絡對話的策展實踐,從自身對藝術社會史和表演研究的理解,發展奠基於歷史脈絡的數位身體研究,並透過對林茲電子藝術節活動的參與,來對當前最新形式的科技藝術產生更深入的認識。
- 從身體與表演理論出發、以文化研究和美學為切入面向:肢體表演注重時間性和動作在空間中的移動,拉邦動作分析或現象學的細緻觀察可以更深入的描述動作。而表演理論中「體現的知識」(Embodied Knowledge)即是以⾁肉身化的理論為基礎,筆者師承美國著名舞蹈理論學者蘇珊‧佛斯特(Susan L. Foster),將身體動作視為文化研究的一部分,重視身體與再現、種族、階級、性別和殖民架構間的權力關係;而筆者也對現象學、移情(Empathy)與動覺學(Kinesthesia)理論感興趣,希望能從文化研究和美學觀點出發,以議題性的方式研究科技藝術。
- 跨領域藝術策展實踐:筆者最終參與動機與目標,是希望在進⾏行移地研究之後,能站在此研究的基礎上,策劃與數位身體相關的數位藝術展覽(非舞蹈錄像展)。
研究主題
肉身性( Corporeality)、編舞操作(Choreography)、表演性(Performativity)、數位藝術、科技藝術。
研究對象
林茲電子藝術節、威尼斯雙年展、柏林八月舞蹈節。
研究成果內容摘要
「新」相對於「舊」, 暗示了人類的信息感知和思維模式從此發生了根本改變,新媒體亦可指涉新的身體經驗,新的再現世界方式,而身體與科技之間的關係,也在跨文化脈絡中,產生不可缺少的跨文化性。新媒體的美學並非是一種「新技術的狀態」,而是在科技與社會在人發展過程中,產生如現象學般的意向性(intentionailty),也因此揭示了當代新媒體藝術的身體轉向,此轉向以「過程」和「肉身參與」為重點,用「浸淫式」的方式來改變策展人、藝術家和參與觀眾之間的關係,彼此的身體成為互相中介的狀態,而在這些實踐之中,拓展了體現(embodied)的可能,數位化讓身體有了得以自我複製、自我差異化的媒介,讓身體成為藝術本體論述的場域。
不論是在數位裝置、網路藝術、虛擬實境、數位遊戲等不同的新媒體形式中,皆可觀測到一種身體對藝術的互動狀態,而也可以與現場藝術(live art)作為呼應,有著對媒體關照時代下的新省思。儘管數位藝術乘載著廣泛的藝術實踐形式,若將科技視為身體的延伸,虛擬、網路與賽伯格(cyborg),也都因此成為人機一體的哲學實踐,透過科技而體現對世界的認識。然而,在身體參與成為數位藝術不可或缺的必要存在之時,對於數位身體知識論、表演性與體現美學的探討,尚為待開發的領域,因此,本計畫將從以「編舞操作」和「科技身體現象學」的方向著手,從舞蹈理論、表演理論、現象學與當代藝術的概念出發,探討科技藝術與數位身體之間相互融合的美學觀點。
計畫三個重要性
- 串連身體研究與台灣數位藝術研究之間的關係。
- 釐清物質經驗及其對美學研究的意義,有助於延續在台灣不斷增長的科技身體美學之探討。
- 通過身體和動覺學研究(kinesthetic)來理解身體、編舞與表演性在數位藝術中的意義。
張懿文「Digital Corporeality: Choreographing New Media Arts」活動紀錄:威尼斯雙年展。在冰島國家館,想像白茫茫世界對七彩顏色的渴望。入口處的冰島電音與環境的裝置,讓⼈有種置身北歐的感覺,有讓⼈聯想到葉名樺在北歐駐村之後,所做的《當寂靜來敲門》系列表演與展覽
張懿文「Digital Corporeality: Choreographing New Media Arts」活動紀錄:威尼斯雙年展的主題展中,中國藝術家Sun Yuan and Peng Yu《Can't Help Myself 2016》庫卡機器⼿臂的新樣貌,總共有32種不同的movement patterns,非常多的指涉或reference
張懿文「Digital Corporeality: Choreographing New Media Arts」活動紀錄: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中,讓⼈感到非常不安且憤怒的⼀件作品《死了700⼈的難民船》,已經引起爭議這麼久了,現場竟然還是沒放上說明指示牌!(而且其他的戶外裝置作品都有放指示牌,唯獨這件沒放)
張懿文「Digital Corporeality: Choreographing New Media Arts」活動紀錄:威尼斯雙年展平⾏展中,非常亮眼的⼀個展覽。以前只聽過Cobra眼鏡蛇這個著名的歐洲前衛藝術的流派,從來不知道芝加哥這邊原來有這麼⼀群⾃稱Africobra的黑⼈前衛藝術團體。他們試圖尋找⼀種屬於美國⿊⼈的美學,創作風格⼤膽、⽤色鮮豔,而各別藝術家又保有⾃己的獨特風格,令⼈驚艷
張懿文「Digital Corporeality: Choreographing New Media Arts」活動紀錄:參訪柏林SAVVY Contemporary機構的展覽Soil Is An Inscribed Body開幕演出。SAVVY Contemporary的機構負責⼈是⼀位非洲裔的藝術⼯作者,也因此特別重視將非洲裔藝術家的相關作品帶到歐洲的當代藝術界,也因此能看到許多在台灣不曾見過的作品。而展覽名為與「身體」相關,實則充滿了對當代「⼈類世代」與環境議題的重要關懷。其中開幕的演出中,有⼀位藝術家Mia運⽤儀式性的身體表演⽅式,在現場宛若起乩般的⾝影,讓我聯想到台灣原住民表演者如東冬侯溫的身體⾏為藝術,也讓我思考這類原住民⾏為藝術的國際發展可能性
張懿文「Digital Corporeality: Choreographing New Media Arts」活動紀錄:柏林Pariser Platz。配合這次八月舞蹈節,針對焦點藝術家、美國後現代主義的著名編舞者黛博拉黑所做的裝置藝術特展,展覽期間,會有特殊的舞蹈表演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