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嘉義新舞風《一甲子的距離》
雯翔舞團
雯翔舞團與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合作開創「嘉義新舞風」現代舞創作空間,結合團員在各地大學舞蹈系的人力資源,共同以現代舞為創作主軸,讓年輕人大膽創作想像,也讓舞蹈圈新銳創作學子可以發揮所學的舞蹈藝術才能,發展南部實驗劇場創作及展演空間,為南台灣的舞蹈藝術提昇能力,讓舞蹈真正在南台灣生根。「嘉義新舞風」現今已成為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年度固定的品牌節目之一。
第七屆嘉義新舞風《一甲子的距離》以文學入舞,靈感來自嘉義縣梅山公園的知名文藝景點「現代文學步道」,邀請四位編舞者以嘉義在地文學作為劇場創作元素,轉化文字為肢體語言呈現年輕編舞者對前輩詩人的跨世代對話:王宇光《無臉蝸牛》、賴翃中《回》、許程崴《沒有沒有》及李泰棋《美人尖》於2018年5月6日在台南原生劇場演出一場,6月2日、6月3日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演出三場,邀請觀眾朋友與我們一起進劇場慶祝嘉義新舞風的七歲生日,以嘉義文學創作,用舞蹈藝術相會。
(因編舞家許程崴獲得2019文化部西帖國際藝術村合作案,進駐時間為2-7月故無法參與此檔活動 ,異動前2018演出:舞碼/《重逢》;編舞創作/許程崴;演出舞者/許程崴、陳智青,異動後2019演出:舞碼/《在那些消逝的時間裡》;編舞創作/田孝慈;演出舞者/吳郁嫺)
雯翔舞團
2000/03/08
郭玉雯
雯翔舞團成立於2000年3月。成立之初,是由郭玉雯老師號召組成,自籌資金建設舞團基地(含排演場及辦公室)。定期於每年招考大團員、培訓團員、小團員,聘請優秀專業舞蹈教師培育團員舞蹈技巧課程訓練,編製優質節目舞曲,促進舞蹈教育工作之推廣,在穩定中發掘舞團財源,添購舞蹈道具及支應兼職人員薪資,每年安排定期演出年度創作展,讓社會大眾熟識肯定舞團的推動成果;本團安排團內的老師至嘉義縣市社區及各級學校社團進行舞蹈教育之推動,發展舞蹈教育、培植舞蹈新血,進而延續本團之長期營運目標,帶領團隊努力發揚在地文化地方特色,連續9年榮獲嘉義縣傑出演藝團隊。 「雯翔」多年來致力於舞蹈藝術之推廣,將地方文化為「傳承」、培育舞蹈人才之開創「新舞風」、走入社區「藝術生活化」,做為舞團發展重要方針,期以成為有地方特色的舞蹈團隊。舞團年度創作展演-【一鄉一特色】融入嘉義縣18個鄉鎮的地方人文特色為編舞主題,舞蹈推廣行銷在地的文化特色,善用專業領域為台灣故鄉風情人文創作編排舞碼,舞蹈空間藝術呈現台灣之美,傳達對這片土地的愛與熱情;以嘉義縣地區為經常表演對象,積極參加嘉義鄰近社區機關之公益演出及舞蹈教育推廣之活動,培養民眾對舞蹈之認識及各類舞蹈欣賞與喜好,服務鄉梓,提昇嘉義舞蹈文化水準。
103、104年本團執行文化部媒合演藝團隊進駐演藝 場所合作計畫,「舞弄田園嘉鄉」、「肢 體介入特定空間」,帶領舞者到嘉義茶山跳舞、布袋小鎮作、於有歷史古蹟的民雄鄉日式 招待所及大林鎮的火車站站長休息室、萬國戲院、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戶外場地共演出42 場,也進入偏鄉的4所國小帶動小朋友探索肢體課程,讓偏鄉學童感受體驗動身體的樂趣。
101至106年開創【嘉義新舞風】現代舞創作展演平台,過去五年分別以速極、未來式、看不見的溫度、獨語、策馬進3城、塵引不同主題進行編創演出,配合舞蹈講座、舞作攝影展覽等周邊活動擴大參與範圍。 98年開始舞團年度創作展演以【一鄉一特色】融入嘉義縣18個鄉鎮的地方人文特色為編舞主題,創作作品「舞動阿里山之美」「再現美麗森林」「百年傳說、森林迴響」「陽光、海風、布袋情」「諸羅打貓、大士爺傳奇」「迴璇飛舞」「山迴足跡」「太保王得祿傳奇」,透過現代民俗舞蹈藝術呈現嘉義豐富的自然生態、作物及多元的人文風貌,曼妙的舞姿訴說嘉義人對自己故鄉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