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聲 LEE, Tzyy-Sheng

李子聲 LEE, Tzyy-Sheng

李子聲,1965年生於臺北市,四歲開始在父母的啟蒙下學習鋼琴,1975年就讀福星國小音樂班,之後進南門國中音樂班、師大附中音樂班,可以說是臺灣第一屆音樂教育實驗班的代表,之後進入國立藝術學院(現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1990年赴美求學,就讀於美國波士頓大學作曲碩士班,師事Theodore Antoniou、Lukas Foss。1992年獲William Penn全額獎學金就學於賓夕法尼亞大學作曲博士班,師事Richard Wernick、George Crumb。1996年取得博士學位。現任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理事長。除了教學之外,亦積極從事音樂創作。他的思想縝密,對音樂結構的鋪陳頗富想像力,作品類型豐富,包含管弦樂、舞作、室內歌劇等大型作品,以及多樣化的室內樂、獨奏曲、聲樂曲、合唱曲等,並多次於國內外獲獎。

中、西樂教薰陶
李子聲,1965年年生於臺北市,四歲開始在父母的啟蒙下學習鋼琴,1975年就讀福星國小音樂班,之後進南門國中音樂班,1980年就讀國立臺灣師大附中音樂班,可以說是臺灣第一屆音樂教育實驗班的代表,之後也順理成章地進入國立藝術學院(現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從高中時期即主修理論作曲的李子聲,在作曲專業上曾受教的老師包括盧炎與潘皇龍老師。大學期間在學校課程的安排之下,曾經隨傳統藝術大師孫毓芹、侯佑宗、楊傳英等學習古琴、京劇鑼鼓、及戲曲唱腔等。

盧炎與潘皇龍所傳遞的是西方二十世紀新音樂的創作觀念與技法,潘老師尤強調前衛的概念,這些因素對於正值年少的他產生很大的影響,再加上適逢解嚴的年代所帶來的衝擊,李子聲在大學時期即展現對新音樂探索的興趣。他以貝里歐(Berio, Luciano)之《模進》(sequence)為理念出發,為獨奏樂器所做的作品《獨》(鋼琴)、《八》(低音提琴)、《二缺一》(長笛)等,於現代音響的追尋,都有豐富的想像力,其中為二胡所寫的《十三又二分之一》,前衛手法所產生之激烈音響,至今仍具相當挑戰性。

傳統所學異地開花
服役兩年後,李子聲赴美國求學,1990年入美國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作曲碩士班,師事Theodore Antoniou、Lukas Foss。1992年獲William Penn全額獎學金就學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作曲博士班,師事Richard Wernick、George Crumb。1996年,曾擔任哈佛大學交換學人,該年並取得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在國外多元的學習,讓李子聲直接感受到西方現代技法的豐富性。而異域的環境,則讓他深切體認到與自身文化的聯繫,無形中對於大學時期有關中國傳統音樂的學習產生更多反犓。《兩首亡國詩》(女高音與四件樂器)可為代表,這是他赴美之後的第一首大型作品,取自杜牧的詩作,形塑的是史詩般的壯闊與憂情,以中國戲曲唱腔與西方當代延伸技巧(extended techniques)的結合,炫技之外並帶有獨特的東方色彩。而西方的新技巧,也是他發揮的空間,長笛獨奏曲《上臺、下臺》,既要從中音長笛轉換成短笛,並運用大量的泛音,使得原本柔美形象的長笛,呈現相當激烈的聲響。這兩首作品,近年也都分別在華沙、巴黎、東京、紐約、日本、中國等地演出,頗獲好評。

探索新聲
李子聲於1996年返國,任教於中山大學音樂系,2004年起受聘於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除了教學之外,積極從事音樂創作。他的思想縝密,對音樂結構的鋪陳頗富想像力,一系列以《色》為標題,為探求器樂聲音與音質表現的作品,展現了很多融合西方音樂與東方音樂所孕育而出的巧思,包括《色II》(木管與弦樂六重奏)、《色III》(箏與鋼琴)、《色VIII》(長笛與吉他)等。另一系列,《南‧樂》,呈現更多手法上的改變與嘗試,有以南管樂、江南絲竹等合奏形式的聲音美學為探索與模擬的基礎,例如《南.樂II》(為大提琴與鋼琴二重奏);也有引用支聲複音的特色,試圖讓鋼琴吟唱南管的曲風,例如《南.樂IIx》(鋼琴獨奏)。

李子聲作品豐富,種類包含管弦樂、舞作、室內歌劇等大型作品,以及多樣化的室內樂、獨奏曲、聲樂曲、合唱曲等。在以西洋現代技法為音樂語言的框架之下,文化中國的古詩、文學、時代、人物、歷史,乃至當代新詩、事件,都成為他源源不絕的靈感。他也分別於2009、2012年舉辦個人專場的作品發表會:「歌樂作品展」,「鋼琴與箏樂作品展」。2014年的新作「江文也與兩位夫人」,以舒伯特「連篇藝術歌曲」為發想的室內樂歌劇,將前輩作曲家江文也的生命史,化作深刻的音樂演繹。

獲獎與國際展演
李子聲在國內就學時就活躍於樂壇,曾獲選兩廳院「樂壇新秀」、六次行政院文建會甄選音樂創作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亞洲作曲家聯盟「入野義朗作曲紀念獎」,並六次獲行政院文建會甄選音樂創作獎。也曾獲波士頓大學 Malloy Miller 作曲獎、賓夕法尼亞大學 David Halstead 音樂獎、美國作曲家與表演藝術家協會 (ASCAP) Raymond Hubbell 音樂獎、高雄市文藝獎最佳器樂曲類等等,並多次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之音樂創作補助。

他的作品曾由陳必先、陳秋盛、簡文彬、Leif Segerstam等音樂家以及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臺灣省立交響樂團、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臺北人室內樂團、臺灣管樂團、臺北室內合唱團、采風樂坊、香港龢鳴樂坊、奧地利新音樂團、荷蘭 Het Trio、英國 Jane's Minstrels Ensemble、以及美國Aspen、Millennium、New Music Consort、紐約 Prometheus弦樂團、加州州大Hayward、法國 L’Atelier、紐西蘭 Zelanian、日本 Music For Today、東京藝大 Alpha 等團隊演出。

李子聲現任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理事長。作品《溯》(廿一絃箏與弦樂團之小協奏曲)於1987年獲得「入野義朗作曲紀念獎」時,評審團的總評是「作曲結構完整,整合中西樂器的構思頗富創意。技法看似傳統,實具新意,看似不安、實為安定」。寫作當時他年方二十,而今回頭審視,近三十年一路走來,他所展現的也正是如此的創作理念與風格。

(資料來源:臺灣音樂館提供)
顯示完整資訊
歌劇/清唱劇/舞台劇/音樂劇
作品名稱 樂曲編制 創作年代 演出長度 獲國藝會補助
返鄉者 2017
江文也與兩位夫人 男高音,女高音,青衣花旦,長笛(兼中音長笛),單簧管,小提琴(兼二胡),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鋼琴 2013 1時15分
黑潮 舞作音樂 1999
管弦樂/協奏曲
作品名稱 樂曲編制 創作年代 演出長度 獲國藝會補助
無II 管弦樂 2011
小協奏曲 小協奏曲 2009
色V 管樂團 2006
時間的砂河 管弦樂 2000
虞美人 管弦樂 2000
管弦樂章 三管制管弦樂團 1999
色I 管弦樂 1998
上臺‧下臺 管弦樂 1996
小前奏曲 管弦樂 1994
無I 管弦樂 1992
小協奏曲 1985
聲樂作品(含合唱曲)
作品名稱 樂曲編制 創作年代 演出長度 獲國藝會補助
間奏 女高音,男高音,鋼琴 2013
給你 女高音,男高音,鋼琴 2012
特技家族 女高音,男高音,鋼琴 2010
劍士 聲樂曲 2010
聲樂曲 2009
水龍吟 合唱曲 2009
在一隻琵琶裡:給盧炎的無伴奏 聲樂曲 2009
蝶戀花三首 無伴奏混聲四部合唱 2006 11分28秒
鵲踏枝 聲樂曲 2002
謁金門 聲樂曲 2001
采桑子 聲樂曲 2000
時間的砂河 聲樂曲 2000
虞美人 聲樂曲 2000
念奴嬌 合唱曲 1994
水調歌頭 合唱曲 1989
遠離蘆洲 合唱曲 1986
五首藝術歌曲 聲樂,鋼琴
室內樂
作品名稱 樂曲編制 創作年代 演出長度 獲國藝會補助
三人行.必有樂 揚琴三重奏-402G型揚琴I、402G揚琴II、402G型揚琴III 2017 10分15秒
色XI 2013
絲竹五重奏 絲竹五重奏 2012
色IX 2011
色X 2011
色Ⅷ 2009
第三首亡國詩 2009
色III 為箏與鋼琴 2005
色IV 2005
南‧樂III 雙簧管,單簧管,低音管,揚琴,大提琴I,大提琴II,大提琴III 2005 8分
南‧樂IV 七重奏 2005
南‧樂II 大提琴,鋼琴 2003
南‧樂I 2002
五重奏 五重奏 2001
色II 木管與絃樂六重奏 2001
二重奏 大提琴與低音提琴二重奏 2000
中音薩克斯風與木琴二重奏 中音薩克管,木琴 2000
木管五重奏 木管五重奏 1999
鋼琴三重奏 小提琴,大提琴,鋼琴 1999
三重奏 三重奏 1995
1995
五重奏 絲竹與擊樂 1994
十二加五 1993
兩首夜曲 1992
亡國詩一 1991
亡國詩二 1991
前進 六重奏 1991
小奏鳴曲 1990
冥‧主 絲竹四重奏 1990
遠離土產 三重奏 1990
五之一 1988
五樂章之絃樂四重奏 絃樂四重奏 1987
火鳳 1983
當與夢時同 1981
器樂獨奏
作品名稱 樂曲編制 創作年代 演出長度 獲國藝會補助
五指山之墓 鋼琴組曲 2012
卅二 2012
色VII 2008
管風琴獨奏曲 管風琴獨奏曲 2007
南‧樂Ⅱx 2004
十三又二分之一 低音提琴 2003
短歌 1998
十六 1997
十四 1997
二缺一 1992
1988
1987
十三又三分之一 1987
鋼琴曲集 1985

*連結至「補助成果檔案庫」網站對應補助成果

作品名稱 樂曲編制 創作年代 演出長度
三人行.必有樂 揚琴三重奏-402G型揚琴I、402G揚琴II、402G型揚琴III 2017 10分15秒
返鄉者 2017
江文也與兩位夫人 男高音,女高音,青衣花旦,長笛(兼中音長笛),單簧管,小提琴(兼二胡),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鋼琴 2013 1時15分
間奏 女高音,男高音,鋼琴 2013
給你 女高音,男高音,鋼琴 2012
特技家族 女高音,男高音,鋼琴 2010
色V 管樂團 2006
蝶戀花三首 無伴奏混聲四部合唱 2006 11分28秒
南‧樂III 雙簧管,單簧管,低音管,揚琴,大提琴I,大提琴II,大提琴III 2005 8分
十三又二分之一 低音提琴 2003
南‧樂II 大提琴,鋼琴 2003
色II 木管與絃樂六重奏 2001
中音薩克斯風與木琴二重奏 中音薩克管,木琴 2000
木管五重奏 木管五重奏 1999
管弦樂章 三管制管弦樂團 1999
鋼琴三重奏 小提琴,大提琴,鋼琴 1999
五首藝術歌曲 聲樂,鋼琴

未提供文字著作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