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可能是現在人們最想接近的;而遠距,卻更靠近了現實。
距離,可以是什麼?而什麼,才能稱作遠呢?

突破地界距離的成果中,捌號會所在「2020韓國全州國際音樂節線上演出計畫」裡,利用主辦單位網路直播及串流即時合奏技術,參與了這年變化中得以與全球音樂家及觀眾「同框共樂」的演出;而鄭伊里也透過「《你的我的Yours Mine 2.0》跨國遠端創作計畫」,與三位年齡、居住地、母語皆不同的表演者,在一定的創作基礎設計下,反映各自文化背景及經歷,共創作品。

情感的距離,有時可以是代溝,有時則是價值觀的同異。無論基礎是源於態度造成的溫差,或是各人對於未來所描繪的想像,這種距離無論遠近,都最常見,也最直入人心。在「<青春與愛情的距離>巡迴演出」中世紀當代舞團透過三段舞作演繹人們等待愛情、青春淬鍊與千里一線的互動與關係;動見体的「當代家族詩篇《離家不遠》重演計劃」,藉由集體創作拆解且重現導演及演員們相互的家族記憶,將親子的、手足的、家庭中或輕或重的真實有機的呈現。

有些創作,會以自身的觀察出發,操作距離進行解離與解釋。視覺藝術(原美術類)創作中,周代焌的「路徑圖-遠行風景」藉由打破物理空間的界線,以創造觀者與畫作視覺距離差異,讓觀展人與作品間有互動,並期待透過這種方式帶出更深層,不只是回憶,也是現時代的一種感受與對抗。而李若玫藉由旅行、重訪等移動,在「〈遠方〉李若玫創作計劃」裡,嘗試以多媒體方式重新排列及敘事,挖掘、篩落地域情境、歷史、人與事件的「距離」、「之間」,創造出新的觀看方式。

利用技術嘗試改變距離在創作中非限僅意味遠近的意義,在音樂創作中,郭立威的「遠程和鄰近-古中提琴和電聲之創作計畫」透過不同層次的聲響,交疊、融合及對比古中提琴、電聲、錄製的說話聲等三個平行世界,期待透過呈現出其相撞的不可預期性,為聲響間的「遠程和鄰近」、「噪與靜謐」再解釋及再呈現。而紀柏豪的「遠方的合唱:建構於網路的生成式音樂系統」透過運算法及生成音樂系統,運用參與群眾使用行動裝置及其距離和網頁數據資料,巧妙的再向人們演示了非同以往,真正以距離進行製作的《距離之歌》。

「距離」,不只遠近。這之間,各種抑或描述時間差的、文化間的、關係中的距與離,仍有無限可能,無限於想像之中。

 

文編/林宜慧 Banner設計/唐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