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臺灣在Omicron持續延燒下,確診數日漸增高,醫護人員忙得不可開交,不是在工作崗位上,就是在社區篩檢站幫忙PCR,一刻都不能閒。

在與疫共存的時刻下,一般大眾的焦慮指數不斷上身,醫護人員更是身心俱疲。藉此將帶你回顧國藝會補助成果中,有身份為醫護人員的獲補助者,他們是如何關照自己與所處的環境。

書寫療癒

寫下即是療癒,除了可以與自己對話,也能從中覺察自己看待人、事、物的想法,進而接納與療癒自己。身為精神科醫師的阿布,於2022年出版《萬物皆有裂縫》,走過學習歷程、聽過無數病人的心聲,書寫著在不同階段的歷程故事。同為精神科醫師的林子堯與漫畫家梁德垣共同創作,於2014年出版《醫院也瘋狂2:鄉民救世界》,故事描繪著醫療人員養成至職場工作的甘苦談,也讓讀者一窺醫院裡所發生的大小事。家庭醫學科醫師的吳妮民,以家族史書寫而成的《T城故事》(出版書名為《暮至臺北車停未》),描寫臺灣從農業轉型為工商業時期,父母北上打拚的故事,將往事與記憶好好的寫下。家庭醫學科與安寧緩和專科醫師的林育靖,曾創作《白袍底下》(出版書名為《天使的微光》)描寫醫生在SARS期間的內心轉折與奮戰犧牲。

用音樂治癒心靈

赴日行醫數十年退休的陳維斌牙醫,同時也是位詞曲創作者,在異鄉為鄉愁譜曲,為母語寫詞,於2018年「《大地之歌-傾聽城市的聲音》陳維斌用台語為城市寫歌」,由台北室內合唱團演出多首陳維斌充滿本土情懷的台語歌曲。由一群醫療工作者所組的醫聲室內樂團,皆為自幼學琴、熱愛音樂,從醫後仍不間斷演出:「無情荒地有琴天」「跨越國界 送愛南鄉」音樂會,在治癒病人之餘,也不忘用音樂治癒自己的心。

藝起陪伴

自護理系畢業的楊純鑾,前往法國進修期間受到法國國家計畫「文化在醫院」的啟發,不斷研究與觀察藝術如何介入醫療照護空間,及其帶來的正向影響,回台後進行「以法國『文化在醫院』為例,探討藝術介入醫療空間」「藝術介入老人照護空間的在地實證研究」「『此刻‧我在』失智長者藝術團體方案設計」計畫。還有擔任藝術治療師的王蓉瑄進行的「〈漫漫長夜‧光的禮物〉計畫 養護型機構長者與照顧者藝術治療工作坊」,讓我們看見藝術介入醫療照護空間的影響,以及照護長者心理狀況的重要性。

遺忘的心將如何治癒?

藝術家羅仕東在「中國城:在漆黑裡人們在角落所能見到的就只是一個大球」創作計畫中,挖掘台南中國城的歷史記憶、傳說故事,梳理出中國城沒落的三個因素,並與在地中醫師合作,為此診斷開藥,試圖診治、撫慰被拆除後新生的心理創傷。創作計畫後續並參與「PASSING TOWN 聯展」,前往新加坡展出,藉由作品帶出都市政策、社會環境等討論議題。

在疫情持續延燒下,衷心感謝醫護人員的付出與奉獻!正在閱讀文章的你,除了找點事情做,時時觀察自身的情緒、增加心理強化技術,如美國心理學家史蒂芬.霍布福爾(Steven Hobfoll)提出的「安靜能繫望」五字訣,也是你最有力的陪伴!

 

文編/陳宜萱 Banner設計/唐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