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克萊茵技巧工作坊:連結・修復・重整》

  • 2021《克萊茵技巧工作坊:連結・修復・重整》|驫舞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克萊茵技巧工作坊:連結・修復・重整》|驫舞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克萊茵技巧工作坊:連結・修復・重整》|驫舞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克萊茵技巧工作坊:連結・修復・重整》|驫舞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克萊茵技巧工作坊:連結・修復・重整》|驫舞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21《克萊茵技巧工作坊:連結・修復・重整》|驫舞劇場|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克萊茵技巧(Klein Technique)是一門連結身體和心理的凝聚性動作系統,早於1970年代就被建立,並廣泛傳播與教學於眾多國家,影響數以百計的表演者。此技巧將透過對動作的解構、整合、連結與清晰化,更深一層的改變每個人的動作形態,指導身體工作者如何適當的連結身體各部位與空間,進一步形成柔韌平衡的整體,避免再次受到傷害,甚至修復曾經受傷已久的身體,是每一位身體工作者必須學習的重要功課。

西方舞蹈作為台灣舞蹈教育中其一的學習脈絡,芭蕾、現代、即興等是台灣多數舞者從小的訓練,卻遺漏了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身體修復與自我照顧的認知。在訓練過程往往因不適當的使用身體而受傷,也在最黃金的階段因傷止步,造成無法繼續表演的遺憾。自2016年起,計畫主持人陳武康認為從驫舞劇場開始做起,帶領身體工作者認識並且學習克萊茵技巧。舞者能對自己的身體有更深入的掌握,在排練亦或是演出時,能保護自己的身體,一同讓台灣舞蹈界有更健康永續的環境,也能更進一步影響至不同的領域。

克萊茵技巧「以骨為主,肌肉為輔」。從骨骼的概念被清楚的重整與理解,身體變得更連結、更堅固且更有效能。在課程中,將運用骨盆中四條深層的肌肉群去調整、對正身體骨骼,而這些力量將透過身體傳遞到全身上下。目的不是學習如何運動這些肌肉,而是著重在如何「喚醒」肌肉群,並運用它們來重新調整骨骼成為一直線。

顯示完整資訊
活動紀錄
課程師資表
研習資料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驫舞劇場

立案日期

2004/12/17

負責人

蘇威嘉

團體簡介

成立於2004年,以不受拘束無限創意的集體創作、精準到位的舞蹈肢體表現,展現了獨樹一幟的舞蹈劇場風格,並獲得紐約時報「迷人、充滿想像力,來自台灣的全男子舞團」的讚許。2008年以詼諧與深度並具的《速度》,首度入圍並一舉拿下第6屆台新藝術表演藝術類大獎,在2013年以《兩男》(2 Men)獲得德國科特尤斯國際編舞大賽(Kurt Jooss Preis)首獎及最佳觀眾票選獎。

近年驫舞劇場由兩位靈魂人物陳武康及蘇威嘉各自發展出創作路徑,陳武康以多變之風格在傳統與當代間練習與實踐,蘇威嘉則以《自由步》為題的10年編舞計畫,持續思考當代舞蹈與編舞形式的可能,兩人在台灣當代舞蹈中持續邁進第17年的變種時期。驫舞劇場除了創作之外也致力於跨國合作、舞蹈推廣及策劃系列活動如:舞蹈與音樂結合的即興創作平台《混沌身響》、及邀請經典作品的創作者和評論親臨現場舞蹈電影院的《重製場》、共融藝術計畫、跳島舞蹈節。

近年重要活動

  •  2020年「樹林跳:跳島舞蹈節」—樹林藝文中心特色節目
  •  2020年 NTT-TIFA歌劇院台灣國際藝術節:《看見你的自由步》
  • 《感謝您在家》線上直播演出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