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府城區常民生活文化研究與實踐–織品相關文化資源調查計畫(文化資源普查推廣陪伴計畫–彰化)

  • 臺南市府城區常民生活文化研究與實踐–織品相關文化資源調查計畫(文化資源普查推廣陪伴計畫–彰化)|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臺南市府城區常民生活文化研究與實踐–織品相關文化資源調查計畫(文化資源普查推廣陪伴計畫–彰化)|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臺南市常民生活文化研究」自2015年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進行米糧、中西藥行等普查工作,將居民的生活、歷史,以及涵容上述二者的空間置於核心,重新反省並理解去今未遠的歷史及當下的現況,提出屬於常民、日常生活事物的價值論述。本次計畫以「織品」為對象,一方面,普查臺南市府城區相關的「人—活動—空間—建物—土地」資料;另一方面透過訪談,逐步將調查對象擴展至居民的生命史、社會網絡、器物、迺至城市的故事。惟本期計畫執行期間設定為六個月,較過去計畫為短,執行內容以普查為主、訪談為輔。

本計劃執行期間為2019年05月01日-2019年12月31日。計調查40個里別、306間與織品相關之店家,14個群聚現象、訪談15間織品相關產業,拍攝1530張影像。前述所得之資料整合於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所建置的府城文化資源調查平台。於教育推廣部分,共召集了17位志工參與調查,並於2019年聚會,討論、分享調查經驗及成果。期間,與志工們共組讀書會,閱讀織品相關書籍,了解產業發展以及常民生活文本;也與新營社區大學「建築佮咱的生活」學員、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碩士班學生共同踏查,了解府城空間發展脈絡;本計畫也與彰化縣磺溪文化永續協會合作,輔導其成功申請貴單位補助,進行彰化織品調查,本計畫人員並數次前往彰化進行交流與合辦工作坊等。

本計畫大致區分成了「產業」與「生活」兩條軸線。在臺南,一種是國家政策的、現代化產業的故事,另一種是日常生活的故事。在訪談過程中,我們不斷感受到這兩種故事之間的落差,也就是一種「我們竟然穿不到在這裡生產的布」的奇異情況。一方面是專業化生產布料的廠商,打入國際市場;一方面是體認到自己這一代已經是「末代」的經營者,這裡我們又再次看到了那種「夕陽產業」的困境。

本次計畫側重織品批發零售之下游經營。調查過程中進一步看見這些公司或店家,而是發現到這兩者之間的落差,以及他們在當代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缺席」。居民的日常生活裡,幾乎只能如同店家老闆形容的,在看似多元,各國進口,但其實都是所謂「快時尚」、「全球工廠生產鏈」的產品中選擇。

顯示完整資訊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資料選介
相關成果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

立案日期

1999/06/15

負責人

張玉璜

團體簡介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係以培育及推動古都保存再生之相關人才與活動為設立宗旨,致力於空間文化資產之保護利用及人為環境品質的改善提昇,藉以促進社會人文素質與人際關係之良性發展,共創明日美好的空間環境。

曾舉辦重要活動:老屋學校(2014-2017,常態式開課)、府城區常民文化研究系列調查、老屋欣力賞。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