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當代舞團 25週年 《我們在端點走著,舞著》第一期籌備「『脊地艸台』舞蹈跨界原創平台演出」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本計畫於2025年4月至5月期間,假本團新設之「脊地艸台舞蹈跨域藝術創作基地」舉行,策劃為期四週之系列演出暨映演活動,由四位90後新銳編舞家擔綱創作,透過舞蹈演出、裝置展覽、影像放映與創作者座談,影像放映內容為四位藝術家從參與孵夢劇場一直到脊地艸台之間的專業表演及創作的影片回顧,呈現世代觀點下的舞蹈跨域實踐。
第一週
- 展覽時間: 4/22-4/27
- 張雅媛 《界外的凝視》
演出長度:舞蹈演出40分鐘、影片放映10分鐘、座談30分鐘
-當界外不算是一種出界-
你是如何定義「界線」存在生活和自己的真實樣貌呢?一年有12個月份,一天有24小時,一分鐘有60秒,若超出時間制定的原則,你敢承認自己其實不存在60秒內,而是在第61秒開始的瞬間嗎?
第二週 4/29-5/5
- 李宗霖《日常:無常》
演出長度:舞蹈演出30分鐘、影片放映20分鐘、座談30分鐘
語言:身體,意識:存在,當這些界線開始鬆動,行動本身是否仍具明確指向?無常並非消逝,而是一種持續發生的運動。當邊界被拆解,觀看是否能轉化為存在本身?
第三週5/6-5/11
- 賴有豐《沒口》
演出長度:舞蹈演出25分鐘、影片放映13分鐘、座談30分鐘
『臺灣東南部河川會在入海前受阻,沒入地下,成為地理學所謂的「沒口河」』
以台東知本的駐村經驗及黃瀚曉《沒口之河》出發,人類在土地上遷移、滲透、消逝,身體與影像交錯,同時流動,翻攪沉積在身體裡的感知記憶,與投影出的移動軌跡,存在也稍縱即逝,沒入在空間之中,沒入在群眾之中,逐漸地呼吸與空間一致、與群眾一致,化為新的地景。
第四週 5/13-5/18
- 黃歐力《流浪見習生:石頭記》
演出長度:舞蹈演出35分鐘、影片放映10分鐘、座談30分鐘
會是這裡嗎?會是此刻嗎?
我以為流浪的目的是為了找到一個家,然而流浪卻讓我回了家。
這趟旅程從我的家,臺北出發,經過蘭嶼、環島、臺東,每一場相遇都帶領我更加靠近自己:颱風後改徑的溪流、陌生人遞上的熱茶、與海浪共舞的瞬間⋯⋯在呼吸吐納中,為我留下了新的訊息與提醒。成為一顆石頭,在生命之流中,感受沖刷、碰撞、雕琢,無盡的塑造此刻,留下存在的紋理與痕跡。石頭,或許無法選擇去向,但承載的每一場經歷,都靜靜的見證了生命的流動。
精選片段
演出照片
演職人員簡介
文宣品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世紀當代舞團
立案日期
2004/11/17
負責人
葉秀連
Email
團體簡介
世紀當代舞團創立於千禧之年。世紀初當代的創新理念為主旨,結合多樣式的表演藝術為方向,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工作者合作,不僅為台灣現代舞蹈開闢新風貌,更賦予舞蹈新的生命詮釋。作品的題材多取自於生活中的週遭事物,活潑感性堆成對生命的省思,使觀眾因欣賞舞蹈而豐富生活。
2024.5 《破月·兮》國內巡演
2024.6-7 《下一日》首演
2024.8 印尼Jadwal Indonesia Bertutur藝術節 放映暨交流
2025.3 印尼x 日本《WANDERING DREAMS 飄浪的夢》台灣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