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後生活便開始受到挑戰,以往的不變都成了隨機應變,回想這段時光,我們的日常經歷了什麼,還剩甚麼?
一波接著一波,病毒重擊了我們的情緒。隱匿的《0.018秒》詩集以個人經驗書寫,帶我們從「我」到生活,重新面對這時代下大小動盪,包括政治局勢、疫情、物價、愛情等,平淡深刻的語句反映了渺小人類日常的心境;鄭薇策展的《無了時》透過林采瑩、徐巧玲與徐靖軒三位藝術家的作品,展示人們對未來的迷茫,不過,他們期待人們透過畫面進行療癒與思考,在茫茫視線中,也能瀟灑面對各種妥協與無奈並樂觀自信的繼續前行;翃舞製作與鄭伊涵合作作品《孤獨號》則將生活的人、事、物等元素結合,藉由肢體展現出人們迷失、徬徨時的不安,在許多負面情緒參雜下貌似與現在的我們有幾分相似,面對突來的疫情人們顯得渺小又無助,整篇作品從受困到相信,這種變化正是現在的我們能夠期待的。
被受困的真實,虛擬世界,何去何從?
看不到疫情平息的尾巴前,我們只能更加保護自己,真實世界好像逐漸限縮,數位型態的生活實踐加速普及。高詠婕製作《歡迎光臨「 」自助吧!》在沉浸式劇場內營造出高度資本主義風格,試驗著觀眾與演員之間的關係。觀眾的動向能在演出過程透過與演員互動進行改變,而這種好像有主導權但其實是被掌控的感覺,觀眾有沒有辦法發現這「看戲」的改變與選擇,有沒有辦法思考自身的價值與定位該如何選擇下一步?好像渺小的我們在數位時代貌似能掌控一切,但出乎意料的事總是來個措手不及。
在被建構的虛擬中,簡莹萱的《實鏡》經由舞蹈表現了人們的慾(渴)望。透過模擬交友程式,虛擬世界裡的「現實」不論是否為實體,它確實呈現出了另一種「真實」。「網路和現實沒太大差別」一創作概念,重重提醒我們在虛擬世界的想像雖然美好,但兩者其實沒甚麼不一樣,儘管我們渴望也需要,但這並不能成為一種無助的寄託。另外,陳肇彤《銀幕上的遠方》展覽作品以大量不鏽鋼為媒介,同時利用地下室燈光呈現柔和與堅硬,展現金屬的感性。透過兩種矛盾的意涵反射真實與虛擬,希望觀眾能思考在這資訊傳輸極大的世代,身處這樣矛盾的間隙中,我們如何取得和諧並找到對話方式。
讓浪漫做主,我們都要好好的
嵬舞劇場舞蹈團《如果我不會回來》以書信為主體,融合朗讀,用肢體呈現出僅次於口語的情感,期待透過作品帶給人們更多溫暖與思念,提醒在這不安的時代,愛要及時。拉縴人青年合唱團《咱ㄟ故事咱ㄟ歌》曲目從歐洲古典跨至新編流行曲,這範圍的概念與曲風帶我們穿梭在不同維度進行美好想像,整個起伏漸進只想告訴大家,明天會更好。
經不同角色的努力,許多展演帶來的想念、思考或探索都為彼此提供更多的動能繼續前進,儘管現在處境艱辛,現實空間也被壓縮,但這段時間我們可以比以往更專注去體會這片土地,如拉縴人男聲合唱團《筆下聲韻》、木樓合唱團《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皆用神創造最美好的樂器——人聲,告訴我們一直以來所待的這塊土地有多美麗;金頌銅管樂團《探索銀河》則以和諧的概念結合環形影像等技術重新詮釋音樂劇場,帶大家離開地球進到神祕的宇宙,探索銀河,在更少紛擾的時間,我們可以靜靜聆聽,多些浪漫的想像。
最後,布拉瑞揚舞團《回家跳舞部落巡演計畫-臺東長濱阿美族部落》透過部落巡演讓家長看見孩子的表演藝術天分,並讓部落人們看見不一樣的傳承真諦。此計畫承襲了舞團《漂亮漂亮》計畫理念,試圖傳遞勇敢與堅毅的力量,欲激勵出更多夢想與希望。
眾多計畫的渲染,疫情下的我們似乎不再孤獨。我們都期待無憂的日常,但這世界變化太快,「這是人生的無常 還是人類的日常 生命有多麼無常 生活還不是如常」田馥甄《日常》的歌詞寫道。好好活在當下,好好感受每一刻,好好和自己相處,便是最美的日常。
文編/張徨裕 Banner設計/唐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