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劇團《劇本農場VI》劇作選 出版計畫

  • 阮劇團《劇本農場VI》劇作選 出版計畫|阮劇團|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自2013年起,阮劇團與藝術顧問王友輝老師合作,推出《劇本農場》計劃,期許藉由有計畫的劇本作家邀約與合作、透過劇團的製作與出版計劃,讓更多與台灣當代緊密結合的劇本作品得以被創作、面世,被更多的民眾認識、瞭解。

2018第六年的《劇本農場》劇作家的邀約將觸角延伸出臺灣,跨海請了來自北京的胡疊與來自香港的鄧世昌,配搭最年輕卻已得過劇本文學大獎,來自臺北的李憶銖,劇本形式上除了現代舞臺劇劇本,更誕生了第一本崑曲劇本。因應空間的擴大,和劇作家們的共同討論地點,除了讓兩位劇作家飄洋過海匯聚嘉義或是臺北之外,過程中首度啟用了視訊,手工業式的劇本寫作,搭上了當代網路通訊科技。

胡疊的《師師令》雖有傳統崑曲劇本嚴格格律形式的束縛,卻有濃厚的當代自由思維與多面性的歷史觀照,以李師師與李清照的相知相遇創造鏡像對照,透過歷史情境中女性的遭遇,回觀了主體自我的體悟。胡疊深厚的文學底蘊形塑了當代崑曲創作的精緻劇場性,遣詞用句跌宕在理性思維與感性情感之中。而命題的顯示,劇作家刻意打破女性角色在劇本中往往以愛情為主的傳統慣習,拉高了創作的視野,呼應著劇中兩位女性的獨特性。

鄧世昌的《一縷香絕》以「蟑螂」為喻,探索一脈香煙不能絕的家族使命與宿命,一方面形式上頗有卡夫卡《蛻變》的驚悚趣味和黑色幽默,一方面思維上,卻牢繫著華人社會中家族血脈,乃至於傳統延續的永久命題,或者,更見仁見智地延伸至更大的政治寓言與時代隱憂,這也是這個形式雖然簡樸,全以語言表現為主的劇本,令人低迴不已的地方。更特別的是,《一縷香絕》的創作,世昌以其母語書寫,經由香港劇場人林嘉寶小姐的轉譯,成為我們熟悉的華語文本,讓不懂粵語的我們不至於被完全阻隔在劇中的玄妙語境之外。

李憶銖的《落人之語》則是透過「講古」的外在敘事形式,在虛實交錯的歷史情境中對話古今,迸發出多族群、多語言、多元面貌的許多奇想與繆思,引我們進入敘述與扮演自由進出轉換的劇場時空。年輕的創作者筆下甚無顧忌,顛覆性的角色塑造帶來不僅僅是莞爾的劇場效果,其實更引發我們進一步思考常規習式乃至於主流觀點的局限與霸道。

顯示完整資訊
封面
作品目錄
內容摘錄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
獲補助者顯示完整資訊
團體名稱

阮劇團

立案日期

2006/08/03

負責人

汪兆謙

團體簡介

阮是臺語中「我們」的意思。

由北藝大畢業校友也是嘉義子弟為核心成員組成的阮劇團,組成於2003年,2006年正式立案,是嘉義地區第一個現代戲劇團隊,以現代戲劇的創作與表現方式,揉合嘉義文化特質,實驗具有南方特色與觀點的戲劇創作。同時也思考、實踐著,表演藝術如何更積極地走向民眾、與社會接軌。

在藝術創作上阮劇團的目標是「大眾劇場」,透過創作者的努力,將美好的訊息藉由戲劇與全體大眾分享。以嘉義為發展與創意基地,以「創作」、「研究」、「教學/推廣」三大目標,期許建構出一個良性的生態圈,進而自給自足,穩定地輸出文化能量。目前以臺語演經典(西方經典改編)、原創劇本、小地方偏鄉藝文推廣及青少年藝文教育為核心活動主軸。創團至2020年已累積超過800場演出,近十萬名觀眾觀賞過阮的演出。

重要活動

2020年

  • 台港合作作品《皇都電姬》(獲第19屆台新藝術獎第三季提名)
  • 台日共製影像作品《大路》

2019年

  • 《嫁妝一牛車》重製水源劇場長銷演出

2018年

  • 劇本農場作品二號《再約》2018國際劇場藝術節委託製作(獲第17屆台新藝術獎第四季提名)
  • 臺日跨國合作 《嫁妝一牛車》(獲第17屆台新藝術獎第二季提名)
  • 《家的妄想》2018愛丁堡藝穗節台灣季演出
顯示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