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林立雄 Banner設計/唐唐

王力宏的〈在梅邊〉裏一段RAP唸道:「科技發達好有效率,而生活的節奏比明朝的快速一萬倍,怎樣才能夠滿足?小朋友哪有時間坐在那裡看《牡丹亭》?花十九個小時唱到所有觀眾老了。」

十九個小時大概說的是,觀賞白先勇《牡丹亭》的上、中、下三本的心情吧。當代網路、資訊傳播快速,好玩的事情總是不嫌少,又是YouTube,又是Podcast,節目性質多元,人人爭奇鬥艷,還有多少人會向那些被我們稱作傳統的「老東西」瞥一眼?

雖然如此,還是有學者、藝術家仍不住地要往「老東西」裡挖掘。比如一直在文獻的解釋、賞析上努力的施炳華,他編纂的《荔鏡記匯釋》《泉腔目連救母匯釋》《閩南語梁祝故事的劇本與歌仔冊欣賞》獲得了國藝會的支持得以出版,讓當代人能夠在有「老師」帶領的情況下,一覽「閩南語」、「泉州腔」的劇本,讀讀我們熟悉,卻又因地而異的「梁祝」、「目蓮」、「陳三五娘」故事。

除了文獻上的挖掘,劇團們也不遺餘力的從整理、搬演舊劇目、劇本,比如2019年獲得戲劇(曲)類常態補助的真快樂掌中劇團、天宏園掌中劇團、全西園掌中劇團。他們分別推出《天寶圖》、《目蓮》《魚藏劍》三部作品,老故事搭配傳統戲偶、戲臺,讓觀眾恍入時光隧道,回到雋永且慢節奏的時代。

這些老東西都源自過往藝人、創作者的手,因為時代變遷的關係,對於當代的我們解讀可能不是這麼容易。但,要進入這些傳統且華麗的故事中,或許大家可以嘗試著先讀讀白話歷史、小說,其實每一段故事都有著普遍的情感,又或者,看看網路上的演出錄影,引起興趣後或許就有可能走進劇場,就算不懂歷史故事,但感受現場的鑼鼓緊慢、聲腔低迴高亢,觸動人心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