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現代音協「璀璨新視界」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

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

  • 2017現代音協「璀璨新視界」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17現代音協「璀璨新視界」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17現代音協「璀璨新視界」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17現代音協「璀璨新視界」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17現代音協「璀璨新視界」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17現代音協「璀璨新視界」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17現代音協「璀璨新視界」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 2017現代音協「璀璨新視界」委託創作暨演出計畫|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2017年以「璀璨新視界」為主題,委託五位臺灣資深與中青世代作曲家,量身打造全新作品,藉由融合多元文化素材、部分作品加入即時互動電聲,創作具高度藝術性的音樂作品。

樂曲解說

  • 趙菁文《力度言語》(The Speaking Dynamics)

在音樂元素的這個大家庭裡,有音高、旋律、和聲、音長、節奏、織度、配器、形式……(而且還在增加中);在音樂的歷史上,這些成員也都輪流做主角:像是旋律之於華格納,節奏之於史特拉汶斯基,和聲形式之於德布西,這樣說吧。但似乎,「力度」總被認為是依附在其他成員上的成員,他/她也期許有一天,能當主角,能獨當一面,能說話,能被理解……在「力度言語」中,現場鋼琴演奏的聲音被即時(real-time)擷取,化成鋼琴聲的粒子,然後,附著在一個接著一個不同的音量表情上,也就是,角色對調,音高依附在力度上;也就是,力度試著在說話。

  • 李政蔚《墨·今草》

此首作品是筆者規劃《墨》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是以揣摩東漢張芝《冠軍帖》中所呈現出的力與美為主軸,並在曲中引用了古琴名曲《幽蘭》及作曲家沈錦堂作品《遣懷》之樂曲片段,嘗試將運筆的氣息、譜曲的心境及書法的筆法透過當代音樂的語法做呈現。

此曲是筆者代已故恩師沈錦堂接受委託,僅以此曲提獻給他,藉以緬懷師恩。

  • 林進祐《想……》

嘆!年華一瞬,人今千里 夢沈書遠。
但明河影下,遠看西星數點。
錄自南宋周邦彥《過秦樓》
(音樂本無任何含意,但為了容易欣賞所以加上詩意以表作者的意圖。當然以純音樂的角度欣賞則更佳)

  • 潘皇龍《東南西北 IX》

《東南西北》系列作品的創作理念,有幾個特色:

  1. 樂器編制包涵了傳統樂器與西洋樂器。
  2. 揭示新音列、新調式與新結構創作語法的理論與實踐。
  3. 從意念的凝聚、樂想的擴充至精神的表徵上,體證古今文化乳交融、東西音樂兼容並蓄的美感。

基於上述理念,《東南西北 IX》我選擇了笙、琵琶與古箏作為傳統樂器的代表,與西洋樂器中的單簧管與大提琴結合為五重奏。一方面已遵循各別樂器的特殊性能與歷史傳統為縱軸,另一方面更以新音列、新調式與新結搆為橫軸,透過各樂器間的共通性與獨特性之分析比較與整理歸納,試圖反映吾人身處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之交的心聲。

《東南西北》系列作品係建立在三個互為因果關係的音列基礎上,「音列A」為21弦箏的獨特定弦。「音列B」為由大七度、小七度循序遞減至小二度的音程重疊。「音列C」係以中央C為主軸,順序由小音程至大音程分向兩側排列輪換組合而成。以上,三個音列為本系列作品音高上的基礎,因為各音列的某些音有重覆,也有省略,而且並不侷限在一個八度內,以茲展現它的多變性與不可限量性,姑且定名為「新音列」新調式與新結構」,以與吾人所認知的調性音樂音階或非調性音樂音列作區限。

《東南西北 IX》係「國際現代音欒協會台灣總會」2017委託創作,並謹以此紀念尹依桑(1917-1995)老師百歲冥誕。本曲曾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於2017年10月20日假台北國家演奏廳首演。全曲由三個部份、九首性格小品所組成,演奏長度約12'。

  • 蕭慶瑜《匯流》(Convergence)

本曲係屬國際現代樂協會臺灣總會的委託創作,並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會之補助,於2017年初夏譜寫完竣。樂曲最初發想來於筆者的願望:期能藉由此曲,表達對於昔日留法期間的指導教授平義久(Y. Taïra, 1937-2005)的敬意。平義久為若利維(A.Jolivet, 1905-1974)之徒,他亦曾帶領筆者拜訪若利維夫,談笑間分享若利維的創作理念與生活點滴。雖事隔多年,卻仍歷歷在,對其如家般的情誼深深感動。因此在本曲創作過程中,筆者援引了這位作曲家的作品素材:若利維的《峇里王妃》(Princesse de Bali from Mana, 1935)與平義久之同名作品《匯流I》(Convergence I- pour marimba seul, 1975)。此外,亦引入筆者舊作《間奏》(Intermezzo, 2013)之片段,將上述材料再經整合、轉化、擴張與改寫,完成此含括東、西方樂器的五重奏。

以由鐵琴演奏、仿鐘聲的和弦為始,穿越一波波的情緒轉折;在漸次模糊失焦的聲線中,仍以鐘聲作結。期能將源不同地域、時空的樂語彙與傳遞媒介,經由筆者個的創作心靈與筆法匯聚,投射出多重度的映照,樂聲也自在流轉。

顯示完整資訊
精選片段
曲譜首頁
演出照片
文宣品
相關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