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皇龍 PAN, Hwang-Long
兩度榮獲「國家文藝獎」,三度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發表專場「管弦樂作品展」,多次在德國柏林愛樂廳、奧地利維也納音樂廳發表作品的臺灣作曲家潘皇龍教授,1945年出生於臺灣地理中心南投縣埔里鎮。先後畢業於「省立台北師範學校」普通師範科(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前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1974年榮獲瑞士「茹斯汀基金會」全額獎學金赴歐深造,進入「蘇黎世音樂學院」攻讀理論與作曲,1976年畢業獲作曲家文憑;爾後前往德國,進入「漢諾威音樂戲劇學院」,以及「柏林藝術大學」專攻二十世紀作曲法。1982年應剛成立的「國立藝術學院」邀請返國服務。潘皇龍教授曾於1998至1999年擔任「校務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兼「藝術與科技研究中心」主任;2000年至2002年擔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前「國立藝術學院」改名)」學務長,於2002年膺選為音樂學院首任院長,並於2005年膺選連任音樂學院院長,任期至2008年止,並於2009年退休。2018年膺聘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潘皇龍教授曾經於1989年創立「國際現代音樂協會台灣總會」並榮膺創會理事長。1991年至1996年間,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代表臺灣出席「國際作曲家評議委員會」,推荐臺灣現代音樂作品,強化國際音樂文化交流。2004年應邀擔任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評審委員兼召集人。2007年膺選連任「國際現代音樂協會台灣總會」理事長;並膺選「台灣作曲家協會」暨「亞洲作曲家聯盟台灣總會」理事長。2009年膺選「亞洲作曲家聯盟」執行委員。2010年膺聘「國際現代音樂協會台灣總會」名譽理事長;並膺選連任「台灣作曲家協會」暨「亞洲作曲家聯盟台灣總會」理事長。2012年10月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膺選「亞洲作曲家聯盟」主席。2013年應「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邀請,出席在河北省承德市舉辦之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代表臺灣在大會上專題演講。2014年膺聘「台灣作曲家協會」暨「亞洲作曲家聯盟台灣總會」名譽理事長。 潘皇龍教授於1990年應「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邀請,在「國家音樂廳」舉辦「潘皇龍樂展」,爾後曾應「十方樂集」、「台北人室內樂團」邀請,舉辦「潘皇龍作品發表會」。1997年與2001年應邀擔任奧地利「國際莫札特作曲比賽」評審。2005年再度應「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邀請,在「國家音樂廳」舉辦「潘皇龍管絃樂作品--花甲回顧展」,由「國家交響樂團」演出管絃樂作品。同年應邀擔任波蘭「國際陸透斯拉夫斯基作曲比賽」評審。2007年應邀擔任德國「柏林藝術大學」、俄國「莫斯科音樂大學」客座教授。2008年應邀在德國「科隆音樂大學」專題演講。2010年應邀擔任波蘭「國際譚斯曼作曲比賽」評審,並發表作品。2011年應「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邀請,假台中「中興堂」與「國家音樂廳」舉辦「聽見臺灣的聲音---潘皇龍管絃樂展」,演出管絃樂作品。2013年12月應中央音樂學院邀請擔任北京「現代音樂作曲比賽」評審,並發表專題講座。 潘皇龍先生的作品,可區分為管弦樂曲、聲樂曲/合唱曲、室內樂曲、東西樂器混合編制室內樂曲、傳統樂器室內樂曲、擊樂合奏曲、獨奏曲、傳統樂器獨奏曲,以及改編作品等九大類。理論著作出版品「現代音樂的焦點」、「讓我們來欣賞現代音樂」、「音響意境音樂創作的理念」與「超級支聲異音」…。有關潘皇龍先生的專書有羅基敏著「古今相生音樂夢」(時報出版社)、宋育任著「Pan Hwang-Long, Leben und Werk(潘皇龍生平與作品)Shaker Verlag」(德國沙克出版社)...。 潘皇龍教授曾獲德國「尤根龐德作曲獎」、德國「音樂學院音樂創作比賽」作曲獎、台灣「吳三連獎」、「國家文藝獎」、「行政院一等服務獎章」…等國內外獎項 。 作品曾由國際著名樂團,諸如德國「柏林愛樂管弦樂團」、法國「龐畢度文化中心現代音樂室內樂團」、「國家交響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英國「阿笛悌弦樂四重奏團」,「新日本愛樂管弦樂團」、維也納「音響論壇室內樂團」、荷蘭「新室內樂團」與德國單簧管妮娜楊森但澤+「摩根斯坦三重奏」…等演出。以及荷蘭「國際高德阿姆斯新音樂節」、「亞洲作曲家聯盟/亞太音樂節」、「國際現代音樂協會/世界新音樂節」、巴黎「現代音樂節」、維也納「現代音樂節」、「柏林藝術節」、台灣愛樂(國家交響樂團)「新加坡、馬來西亞吉隆坡巡迴演出」、美國耶魯大學「台灣論壇」、美國阿拉斯加「當代音樂節」、波蘭「國際譚斯曼音樂節」、「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教授聯合音樂會與「中國·東盟音樂週」…等,在歐洲、非洲、美洲與亞洲各地演出。
精選作品
管弦樂/協奏曲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音樂頌 | 管弦樂曲 | 2023 | 13分 | |
文化頌 | 管弦交響協奏曲 | 2020 | 40分 | |
客家八音大團圓 | 管弦交響協奏曲 | 2019 | 30分 | |
大燈對 | 管弦交響協奏曲 | 2018/2019 | 50分 | |
台灣新映象系列三部曲 | 國樂團協奏曲 | 2016 | 44分 | |
百岳傳奇 | 國樂團協奏曲 | 2016 | 17分30秒 | |
黑潮聲景圖 | 國樂團協奏曲 | 2016 | 11分15秒 | |
太魯閣風情畫 | 國樂團協奏曲 | 2015 | 15分 | |
風入松 | 為笛簫、琵琶與國樂團的雙協奏曲 | 2015 | 11分15秒 | |
玉芙蓉 | 為獨奏小提琴,笙與管弦樂團的雙協奏曲 | 2011 | 33分 | |
關山月 | 國樂團協奏曲 | 2011 | 11分 | |
一江風 | 為獨奏低音單簧管與室內管弦樂團的協奏曲 (林桂如潘家琳蔡淩蕙改編) | 2010 | 21分30秒 | |
一江風低音單簧管協奏曲 | 為獨奏低音單簧管與14位演奏家的協奏曲 (林桂如潘家琳蔡淩蕙改編) | 2010 | 21分30秒 | |
一江風低音單簧管協奏曲 | 為獨奏低音單簧管與國樂團的協奏曲 | 2010 | 21分30秒 | |
東南西北•禮讚 | 為箏與弦樂團 | 2009 | 13分 | |
普天樂管弦樂協奏曲 | 為管絃樂團與古箏、鋼琴、管風琴,以及北管樂隊的協奏曲 | 2006 | 45分 | |
大提琴協奏曲 | 為大提琴與室內管弦樂團 | 1997 | 28分 | |
禮運大同 III | 管絃樂曲 | 1990 | 20分55秒 | |
禮運大同管絃樂協奏曲三章 | 為人聲與管弦樂團 | 1990 | 47分 | |
台灣風情畫 | 絃樂合奏曲 | 1987 | 15分 | |
台灣風情畫 | 管絃樂曲 | 1987 | 15分 | |
禮運大同 I | 管絃樂曲 | 1987 | 16分30秒 | |
禮運大同 IA | 管樂合奏曲 | 1987 | 16分30秒 | |
所以一到了晚上 | 為人聲與管絃樂團(啞弦詩) | 1986 | 11分30秒 | |
所以一到了晚上 | 為人聲與室內管弦樂團(改編/蔡凌蕙) (啞弦詩) | 1986 | 11分30秒 | |
五行生剋II | 管絃樂曲 | 1982 | 23分 | |
五行生剋IIA | 管絃樂曲 | 1982 | 15分 | |
慶典(選自五行生剋II) | 管絃樂曲 | 1982 | 10分 | |
輪迴 | 為五位絃樂獨奏家與管絃樂團的音樂 | 1979 | 18分50秒 | |
蓬萊 | 管絃樂曲 | 1978 | 8分45秒 | |
楓橋夜泊 | 管絃樂曲 | 1974 | 10分30秒 |
聲樂作品(含合唱曲)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夢遊女 | 無伴奏混聲八部合唱曲(陳黎詩) | 2014 | 10分30秒 | |
賴皮狗 | 混聲四部合唱曲(林亨泰詩) | 2009 | 4分 | |
鞦韆 | 無伴奏混聲八部合唱曲(張默詩) | 2009 | 4分30秒 | |
夢遊女之歌 | 為人聲與鋼琴(陳黎詩) | 2008 | 7分 | |
歌曲四首1. 一筏過渡2. 講予全世界聽3. 世界恬靜落來的時4. 夢遊女之歌 | 為人聲與鋼琴(陳義芝詩)(台語,路寒袖詩)(台語,向陽詩)(陳黎詩) | 2007/2008 | 18分(5分35秒)(3分45秒)(4分20秒)(7分) | |
一筏過渡 | 為人聲與鋼琴(陳義芝詩) | 2007 | 5分35秒 | |
世界恬靜落來的時 | 為人聲與鋼琴(台語,向陽詩) | 2007 | 4分20秒 | |
講予全世界聽 | 為人聲與鋼琴(台語,路寒袖詩) | 2007 | 3分45秒 | |
諺語對唐詩I.諺語宮詞篇 | 無伴奏12聲部混聲合唱曲 | 2001 | 12分30秒 | |
陰陽上去 | 為唸唱者,16聲部混聲合唱團與14位演奏家的音樂(台灣諺語,趙元任) | 1995 | 35分 | |
陰陽上去 六首歌曲集 | 為人聲與鋼琴 (改編/林梅芳…) | 1995 | 22分25秒 | |
陰陽上去 六首歌曲集 5. 頂司管下司… | 為人聲與鋼琴 (改編/楊嘉玲) (台.中.英) (原版VIII) | 1995 | 3分30秒 | |
陰陽上去 六首歌曲集 6. 賣茶講茶香… | 為人聲與鋼琴 (改編/陳君宜)(台) (原版IX) | 1995 | 3分45秒 | |
陰陽上去IX賣茶講茶香,賣花講花紅 | 為唸唱者,16聲部混聲合唱團與14位演奏家的音樂(台) | 1995 | 3分45秒 | |
陰陽上去VIII頂司管下司,鋤頭管畚箕 | 為唸唱者與8聲部混聲合唱團的音樂(台,中,英) | 1995 | 3分30秒 | |
陰陽上去VI偏旁寫錯,斯文掃地 | 為8聲部女聲合唱團與3位擊樂家的音樂(中) | 1995 | 3分30秒 | |
陰陽上去 六首歌曲集 4. 乞丐身… | 為人聲與鋼琴 (改編/林梅芳…) (台.中) (原版V) | 1994 | 2分45秒 | |
陰陽上去V乞丐身,皇帝嘴 | 為唸唱者,8聲部混聲合唱團與14位演奏家的音樂(台,中) | 1994 | 2分45秒 | |
陰陽上去IV說完好話,偏來打岔 | 為唸唱者,8聲部混聲合唱團與管鐘的音樂(中) | 1993 | 2分30秒 | |
陰陽上去 六首歌曲集 1. 一世人… | 為人聲與鋼琴 (改編/王貞惠) (台) (原版I) | 1992 | 5分30秒 | |
陰陽上去 六首歌曲集 2. 不會泅水… | 為人聲與鋼琴 (改編/楊嘉玲) (台.中) (原版II) | 1992 | 4分15秒 | |
陰陽上去 六首歌曲集 3. 說完好話… | 為人聲與鋼琴 (改編/林梅芳…) (中) (原版IV) | 1992 | 2分30秒 | |
陰陽上去II不會泅水,嫌溪窄 | 為唸唱者,6聲部混聲合唱團與木管五重奏的音樂(台,中) | 1992 | 4分15秒 | |
陰陽上去I一世人,親像做人客 | 為唸唱者,16聲部混聲合唱團與14位演奏家的音樂(台) | 1992 | 5分30秒 | |
所以一到了晚上 | 為人聲與鋼琴 (改編/楊金峰) (啞弦詩) | 1986 | 11分30秒 | |
別 | 混聲四部合唱曲(司空曙詩) | 1971 | 2分 |
室內樂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對話與融合 | 為長笛、雙簧管、巴洛克長笛、巴洛克小提琴、巴洛克大提琴、大鍵琴與大提琴的七重奏曲 | 2023 | 12分 | |
東南西北XI | 為笙、大提琴與古箏的三重奏曲 | 2022 | 12分 | |
東南西北XIA | 為笙、大提琴與豎琴的三重奏曲 | 2022 | 12分 | |
東南西北XII | 為長笛獨奏家和小提琴、大提琴與古箏的音樂 | 2022 | 13分 | |
東南西北X | 為13位演奏家的10首小品 | 2021 | 12分 | |
花甲禮讚 | 長笛、雙簧管、Bb單簧管、法國號與低音管 | 2021 | 15分 | |
花團錦簇 | 竹笛、琵琶、中阮、箏、揚琴與二胡 | 2019 | 18分 | |
東南西北IX | 為笙、單簧管、琵琶、大提琴與古箏的九首小品 | 2017 | 12分 | |
風水輪流轉 | 為五位擊樂家的協奏曲 | 2016 | 15分 | |
東南西北VIII | 為吹管、琵琶、古箏、敲擊樂器、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七重奏曲 | 2014 | 13分30秒 | |
時間與空間 | 為小提琴、單簧管、大提琴與鋼琴的四重奏曲 | 2014 | 13分15秒 | |
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藩籬 | 小提琴、單簧管(兼低音單簧管)、大提琴、鋼琴 | 2014 | 13分30秒 | |
東南西北VII | 為雙簧管、笙、琵琶、古箏、大提琴與長號的六重奏曲 | 2013 | 12分35秒 | |
東南西北•禮讚 | 為箏與絃樂五重奏/弦樂團 | 2009 | 13分 | |
東南西北V | 箏與絃樂四重奏曲 | 2009 | 13分 | |
禮讚 | 箏與絃樂四重奏曲 | 2009 | 4分15秒 | |
東南西北IV | 為吹管、單簧管、琵琶、古箏、手風琴、胡琴、小提琴與大提琴的八重奏曲 | 2008 | 11分15秒 | |
東南西北VI1. 世界恬靜落來的時2. 夢遊女之歌 | 為長笛、單簧管、人聲、26絃箏與絃樂四重奏的音樂 | 2008 | 9分(3分30秒)(5分30秒) | |
迷宮.逍遙遊 XVIII | 手風琴重奏曲 | 2008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 XIV | 雙簧管重奏曲 | 2007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 XV | 低音管重奏曲 | 2007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 XVI | 中提琴重奏曲 | 2007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 XVII | 低音提琴重奏曲 | 2007 | 8分-13分 | |
擊樂傳奇 | 為五位擊樂家的音樂 | 2005 | 13分15秒 | |
東南西北.蝴蝶夢 | 為人聲、采風樂坊與音響論壇的音樂 | 2004 | 11分43秒 | |
擊樂劇場《太極篇》 | 擊樂四重奏曲 | 2002 | 16分15秒 |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 人聲、擊樂與傳統樂器室內樂曲 | 2001 | 10分30秒 |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 人聲,長笛,單簧管,擊樂,小提琴與大提琴六重奏曲 | 2001 | 10分30秒 |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 人聲, 擊樂與電子琴三重奏曲(改編/湯詩婷) | 2001 | 10分30秒 |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 人聲、擊樂與鋼琴三重奏曲 (改編/湯詩婷) | 2001 | 10分30秒 |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 為長笛,單簧管,擊樂,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五重奏曲 | 2001 | 10分30秒 | |
迷宮.逍遙遊XII | 鋼琴重奏曲 | 2000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XIII | 擊樂重奏曲 | 2000 | 8分-13分 | |
東南西北II | 胡琴,單簧管,琵琶,擊樂與鋼琴的五重奏曲 | 1999 | 12分 | |
東南西北I | 吹管,雙簧管,中提琴,古箏與豎琴的五重奏曲 | 1998 | 11分30秒 | |
迷宮.逍遙遊IX | 單簧管重奏曲 | 1998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VIII | 長笛重奏曲 | 1998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X | 小提琴重奏曲 | 1998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XI | 大提琴重奏曲 | 1998 | 8分-13分 | |
大提琴協奏曲 | 為大提琴與十三位演奏家 | 1997 | 28分 | |
迷宮.逍遙遊 V | 胡琴重奏曲 | 1997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 VI | 笛簫重奏曲 | 1997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 VII | 揚琴重奏曲 | 1997 | 8分-13分 | |
物境.情境.意境 | 吹管,琵琶,擊樂與胡琴的四重奏曲 | 1996 | 15分 | |
圖騰與禁忌 | 擊樂樂譜:六重奏曲 | 1996 | 15分 | |
陰陽上去VII | 為14位演奏家的音樂 | 1995 | 2分45秒 | |
圓.意境.萬花筒 | 為任何音樂家的即興音樂 | 1995 | 11分-15分 | |
迷宮.逍遙遊 IV | 琵琶重奏曲 | 1994 | 8分-13分 | |
陰陽上去III | 為四部鋼琴的音樂 | 1993 | 4分15秒 | |
迷宮.逍遙遊 III | 古箏重奏曲 | 1992 | 8分-13分 | |
釋.道.儒 | 五首傳統樂器六重奏曲 吹管,笙,琵琶,古箏,擊樂與胡琴 | 1991 | 16分50秒 | |
釋.道.儒 A | 五首傳統樂器六重奏曲 (改編/石佩玉) 吹管,琵琶,中阮(兼三弦),古箏,擊樂與胡琴 | 1991 | 16分50秒 | |
迷宮.逍遙遊II | 長號重奏曲 | 1989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I | 豎琴重奏曲 | 1988 | 8分-13分 | |
轉.冥想.萬花筒 | 為任何音樂家的即興音樂 | 1988 | 11分-13分 | |
台灣風情畫 | 木管五重奏曲(長笛,雙簧管,單簧管,法國號與低音管) | 1987 | 8分30秒 | |
台灣風情畫 | 長笛重奏曲I/長笛合奏曲I | 1987 | 14分30秒 | |
台灣風情畫 | 長笛重奏曲II/長笛合奏曲II | 1987 | 14分30秒 | |
台灣風情畫 | 絃樂重奏曲 | 1987 | 13分45秒 | |
台灣風情畫 | 絃樂四重奏曲 (改編:鄭瑜蓉)小提琴I,II,中提琴與大提琴 | 1987 | 13分45秒 | |
台灣風情畫 | 單簧管,大提琴與鋼琴的三重奏曲 | 1987 | 12分 | |
台灣風情畫 | 為單簧管家族的八重奏曲 | 1987 | 15分 | |
緣.角色.萬花筒 | 為任何音樂家的即興音樂 | 1987 | 8分-13分 | |
五行生剋III | 為16位演奏家,加或不加五位助理演奏家的室內樂 | 1986 | 13分 | |
所以一到了晚上 | 為人聲與十五位演奏家的樂曲(改編/蔡凌蕙) (啞弦詩) | 1986 | 11分30秒 | |
莊嚴的嬉戲 | 擊樂合奏曲 (10人) | 1985 | 16分30秒 | |
讚頌詞 | 大提琴與鋼琴二重奏曲 | 1985 | 11分 | |
所以一到了晚上 | 為人聲,單簧管,法國號,大提琴與鋼琴(改編/林桂如) (啞弦詩) | 1983 | 11分30秒 | |
絃樂四重奏 III | 為小提琴I,II,中提琴與大提琴 | 1983 | 13分 | |
人間世 | 男中音,大提琴,豎琴,敲擊樂器與鋼琴的五重奏曲 | 1981 | 14分15秒 | |
單簧管四重奏 | 為單簧管(Eb.Bb.A)與低音單簧管(Bb) | 1981 | 21分 | |
五行生剋八重奏 | 為長笛,單簧管I,II(兼低音單簧管),吉他,鋼琴,擊樂,小提琴與大提琴 | 1980 | 11分30秒 | |
五行生剋八重奏A | 為長笛,單簧管I,II(兼低音單簧管),豎琴,鋼琴,擊樂,小提琴與大提琴 | 1980 | 11分30秒 | |
迴旋曲:鋼琴三重奏 | 為小提琴,大提琴與鋼琴 | 1980 | 8分 | |
期待木管三重奏 | 為雙簧管,單簧管與低音管 | 1980 | 14分 | |
因果三重奏 | 長笛,大提琴與鋼琴的三重奏曲 | 1979 | 9分 | |
因果三重奏 A | 長笛,低音單簧管與鋼琴的三重奏曲 | 1979 | 9分 | |
因果木管四重奏 | 為長笛,雙簧管,單簧管與低音管 | 1979 | 16分 | |
啟示錄 | 雙長笛,豎琴,大提琴與低音提琴的五重奏曲 | 1979 | 10分45秒 | |
蝴蝶夢 | 長笛,單簧管,敲擊樂器與兩支大提琴的五重奏曲 | 1979 | 11分 | |
絃樂四重奏 II | 為小提琴I,II,中提琴與大提琴 | 1977 | 18分 | |
鳥瞰 | 馬林巴琴與鋼片琴二重奏曲 | 1977 | 13分 | |
遣懷IV | 小號與長號二重奏曲 | 1976 | 7分30秒 | |
獨 | 豎琴,定音鼓,低音提琴與鋼琴的四重奏曲 | 1976 | 11分 | |
遣懷I | 長笛與鋼琴二重奏曲 | 1975 | 11分35秒 | |
遣懷IA | 小提琴與鋼琴二重奏曲 | 1975 | 11分35秒 | |
迷宮.逍遙遊 七重奏曲 | 任選上列12件樂器之七機遇編制組合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 九重奏曲 | 任選上列12件樂器之九機遇編制組合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 二重奏曲 | 任選上列5件樂器之二機遇編制組合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 二重奏曲 | 任選上列12件樂器之二機遇編制組合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 八重奏曲 | 任選上列12件樂器之八機遇編制組合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 十一重奏曲 | 任選上列12件樂器之十一機遇編制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 十二重奏曲 | 上列12件樂器編制組合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 十重奏曲 | 任選上列12件樂器之十機遇編制組合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 三重奏曲 | 任選上列5件樂器之三機遇編制組合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 三重奏曲 | 任選上列12件樂器之三機遇編制組合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 五重奏曲 | 上列5件樂器編制組合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 五重奏曲 | 任選上列12件樂器之五機遇編制組合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 六重奏曲 | 任選上列12件樂器之六機遇編制組合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 四重奏曲 | 任選上列5件樂器之四機遇編制組合 | 8分-13分 | ||
迷宮.逍遙遊 四重奏曲 | 任選上列12件樂器之四機遇編制組合 | 8分-13分 |
器樂獨奏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獲國藝會補助 |
---|---|---|---|---|
樂中樂I(原一江風) | 低音單簧管獨奏曲 | 2010 | 18分 | |
迷宮.逍遙遊XVIII | 手風琴獨奏曲 | 2008 | 8分-11分 | |
迷宮.逍遙遊XIV | 雙簧管獨奏曲 | 2007 | 8分-11分 | |
迷宮.逍遙遊XV | 低音管獨奏曲 | 2007 | 8分-11分 | |
迷宮.逍遙遊XVI | 中提琴獨奏曲 | 2007 | 8分-11分 | |
迷宮.逍遙遊XVII | 低音提琴獨奏曲 | 2007 | 8分-11分 | |
迷宮.逍遙遊XII | 為一位鋼琴家 | 2000 | 8分-11分 | |
迷宮.逍遙遊XIII | 為一位擊樂獨奏家 | 2000 | 8分-11分 | |
迷宮.逍遙遊IX | 單簧管/低音單簧管獨奏曲 | 1998 | 8分-11分 | |
迷宮.逍遙遊IXA | 為一位單簧管演奏家 | 1998 | 8分-11分 | |
迷宮.逍遙遊VIII | 長笛獨奏曲 | 1998 | 8分-11分 | |
迷宮.逍遙遊VIIIA | 為一位長笛演奏家 | 1998 | 8分-11分 | |
迷宮.逍遙遊X | 小提琴獨奏曲 | 1998 | 8分-11分 | |
迷宮.逍遙遊XI | 大提琴獨奏曲 | 1998 | 8分-11分 | |
獨奏小品集 I. | 豎琴獨奏曲 | 1998 | 4分30秒 | |
迷宮.逍遙遊V | 胡琴獨奏曲 | 1997 | 8分-11分 | |
迷宮.逍遙遊VI | 笛蕭獨奏曲 | 1997 | 8分-11分 | |
迷宮.逍遙遊VII | 揚琴獨奏曲 | 1997 | 8分-11分 | |
樂中樂II(原大提琴協奏曲) | 大提琴獨奏曲 | 1997 | ||
迷宮.逍遙遊IV | 琵琶獨奏曲 | 1994 | 8分-11分 | |
迷宮.逍遙遊III | 古箏獨奏曲 | 1992 | 8分-11分 | |
迷宮.逍遙遊II | 長號獨奏曲 | 1989 | 8分-11分 | |
迷宮.逍遙遊I | 豎琴獨奏曲 | 1988 | 8分-11分 | |
兒時情景 | 五首鋼琴曲集 | 1984 | 14分15秒 | |
過渡 | 小提琴獨奏曲 | 1978 | 8分 | |
六月茉莉 | 鋼琴獨奏曲 | 1976 | 11分 | |
遣懷II | 低音提琴獨奏曲 | 1976 | 7分15秒 | |
遣懷III | 大提琴獨奏曲 | 1976 | 11分 | |
遣懷V | 管風琴獨奏曲 | 1976 | 9分 |
*連結至「補助成果檔案庫」網站對應補助成果
作品名稱 | 樂曲編制 | 創作年代 | 演出長度 |
---|---|---|---|
東南西北XI | 為笙、大提琴與古箏的三重奏曲 | 2022 | 12分 |
東南西北X | 為13位演奏家的10首小品 | 2021 | 12分 |
東南西北IX | 為笙、單簧管、琵琶、大提琴與古箏的九首小品 | 2017 | 12分 |
東南西北VIII | 為吹管、琵琶、古箏、敲擊樂器、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七重奏曲 | 2014 | 13分30秒 |
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藩籬 | 小提琴、單簧管(兼低音單簧管)、大提琴、鋼琴 | 2014 | 13分30秒 |
夢遊女 | 無伴奏混聲八部合唱曲(陳黎詩) | 2014 | 10分30秒 |
東南西北VII | 為雙簧管、笙、琵琶、古箏、大提琴與長號的六重奏曲 | 2013 | 12分35秒 |
關山月 | 國樂團協奏曲 | 2011 | 11分 |
擊樂傳奇 | 為五位擊樂家的音樂 | 2005 | 13分15秒 |
東南西北.蝴蝶夢 | 為人聲、采風樂坊與音響論壇的音樂 | 2004 | 11分43秒 |
諺語對唐詩I.諺語宮詞篇 | 無伴奏12聲部混聲合唱曲 | 2001 | 12分30秒 |
古今相生音樂夢/Ancient and Modern Musical Dreams
時報出版2005
羅基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