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藝術/設計書寫群落
「生物藝術/設計書寫群落」計畫邀請了三位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湯家碩、鄭宇婷、游量凱,包含藝術史/視覺文化研究、科技與社會/人類學,以及工業設計/人機互動設計,共同針對同一個生物藝術/設計展覽進行評論與寫作。三位先以自身專業的角度,在針對同一展覽進行評論文字的撰寫之後,交換文章進行閱讀。然後透過深度訪談讓這幾位不同領域的學者產生對話,並由計畫主持人顧廣毅撰寫一篇前導文章,作為讀者在進行三篇評論文章閱讀前的導引工具。本計畫名稱借用生物群落(biocoenosis)的概念,每個研究者的文字成果像是不同的生物,彼此在群落中互相依存並交互作用。本計劃是一個書寫群落的起點,期待在這個研究計畫後繼續邀請更多學者加入,擴展此群落的學術多樣性,最終可以變成一個豐富的「生物藝術/設計書寫群落」。
- 「生物藝術/設計書寫群落」評論文章(中文):顧廣毅〈生物藝術領域是否會在典範(paradigm)成形的過程中喪失跨領域的實驗性?– 以生物藝術與設計大獎(Bio Art & Design Award)為例〉(PDF)
- 「生物藝術/設計書寫群落」評論文章(英文):Will Bio Art Lose Its Interdisciplinary Experimentality in the Process of Paradigm Formation? – A Case Study of Bio Art & Design Award(PDF)
- 「生物藝術/設計書寫群落」評論文章(中文):鄭宇婷〈生物式敘事物件(Bio-Diegetic Prototype)〉(PDF)
- 「生物藝術/設計書寫群落」評論文章(英文):Bio-Diegetic Prototype: What Role Shall the Viewers Play for Bio Art?(PDF)
- 「生物藝術/設計書寫群落」評論文章(中文):湯家碩〈在全球主義危機中反思生物藝術的「普同物(Universials)」情結:對於荷蘭生物與設計藝術獎2019年獲獎作品與 <Polarities: Psychology and Politics of Being Ecological > 的策展觀察〉(PDF)
- 「生物藝術/設計書寫群落」評論文章(英文):Rethinking Bio-Art's Universials Complex Amidst the Crisis of Globalism: A Study of the 2019 BAD Award Winners and Polarities: Psychology and Politics of Being Ecological (PDF)
- 「生物藝術/設計書寫群落」評論文章(中文):游量凱〈我們為何看蝸牛做愛?生物藝術與性別視角的交織探討〉(PDF)
- 「生物藝術/設計書寫群落」評論文章(英文):Why Look at Snail's Sex? Interweaving Bio Art and Gender Perspective(PDF)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生物藝術/設計書寫群落計畫】緣起:「典範」是否降低了跨領域實踐的實驗性?(文/顧廣毅)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生物藝術/設計書寫群落計畫】在全球主義危機中,反思生物藝術的「普同物」情結 (文/湯家碩)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生物藝術/設計書寫群落計畫】挖掘更多「非人」觀點,觀眾該以何種角色走進生物藝術?(文/鄭宇婷)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生物藝術/設計書寫群落計畫】我們為何看蝸牛做愛?生物藝術與性別視角的交織探討(文/游量凱)
- MU|Polarities: Psychology and Politics of Being Ecological
顧廣毅
Kuang-Yi Ku
-
2019/11
新滿漢全席
-
2019/10
延遲青春
-
2019/05
千年人參計畫 - 極限溫室
-
2018/12
千年人參計畫 - 月球人參
-
2018/12
千年人參計畫 - 時光機農場
-
2018/10
脈搏塔羅
-
2018/06
虎鞭計畫
-
2016/10
海豚性樂園
-
2016/08
Pet’s Pettings
-
2019/09
荷蘭阿姆斯特丹藝術基金會3 Package Deal計畫,入選為15位國際藝術家之一,獲22500歐元補助
-
2019/08
荷蘭創意產業基金,Talent Development項目,入選,獲25000歐元補助
-
2019/07
Core77 Design Award,Speculative Design Award,Student Notable
-
2018/10
Future Food Design Award, 入選
-
2018/09
荷蘭 Gijs Bakker Award 首獎
-
2018/07
國 ⽴ 台 灣 美 術 館 「 2018 年 科 技 融 藝 ⼈ 才 國 外 駐 棧 創 作 」 補 助 , 獲 選 於 荷蘭 Waag Society 駐 村
-
2018/05
國家⽂化藝術基⾦會第二期⽂化交流補助,⼊選
-
2016/12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六期文化交流補助,入選
-
2016/12
倫敦科學藝廊(Science Gallery London)「Mouthy - Into the Orifice」藝術季補助,入選
-
2019/12~2020/03
State of Extremes, 霍隆設計博物館,霍隆,以色列
-
2019/11
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 2019 煙•起•天,香港大會堂低座展覽廳,香港
-
2019/11
Inscience 國際科學電影節,Mariënburgkapel,奈梅亨,荷蘭
-
2019/10~2019/11
台北數位藝術節 - 再轉存,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台灣
-
2019/10~2019/12
城市震盪,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台北,台灣
-
2019/10
“Embassy of Health”,klokgebouw,恩荷芬,荷蘭
-
2019/10
Przemiany藝術節,哥白尼科學中心,華沙,波蘭
-
2019/09
Gogbot科技藝術節,Grote Kerk,恩赫斯德,荷蘭
-
2019/09
林茲電子藝術節 - 「跳脫框架:數位革命的中年危機」,POSTCITY Linz,林茲,奧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