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縣客家聚落的義塚祭拜調查研究
張二文
成果內容
成果摘要
先民在墾拓過程中,為避開天災之危害,乃祭拜山川百神,傳達生活所需的共同願望,並以此約定俗成,建構一套生活指導原則與宗教儀式,成為具有特色的地方性民間文化;這當中反映出面對大自然的變化,人之回應與內心之需求,經歷了種種生命上的威脅與考驗,這樣生死一瞬間的遭遇讓先民們體會到生命的無常,而更加仰賴鬼神的護佑。
義塚是指放置孤魂野鬼骨骸的地方,通常是設在公墓入口處,義塚之設立,反應台灣民間對於鬼魂的崇拜特別虔誠,一般而言,人所歸為鬼,鬼所歸為祖先,鬼若不能成為祖先而無所歸者是為厲。人們祭拜鬼神的目的,就是要讓鬼神無怨乎百姓,進而保佑合境平安,這也正是「鬼有所歸,則不為厲」的內涵。
由於對神明產生認同虔誠的深厚情感,在宗教活動中呈現出當地人民的共有文化記憶。在走訪高雄縣客家聚落敬義塚文化祭典後,對自身的民間信仰文化有更深的瞭解,對恆常沉默不語的民眾所表現的民俗宗教文化有深深的悸動;更讓我深深的體認到客家人為了維繫人與大自然、人與人、人與超自然之間的平衡,先民對大自然的敬畏以及祈愿平安的渴求,藉著儀式的進行,感念眾神的庇護以及攘除對大自然不可預期的災害,傳達敬天畏地法自然的心情。
作品目錄
資料選介
相關成果
- 經歷日治時期的阿公阿婆們——以高雄市美濃區龍肚國民小學百年發展為例(2020)
- 荖濃溪中游客家聚落的水神信仰調查研究(2019)
- 右堆客家地區的拓墾與夥房兩姓堂調查研究(2018)
- 美濃南隆農場的族群與夥房複姓堂調查研究(2017)
- 日治時期移墾區南隆農場的宗教信仰調查研究(2016)
- 追憶的容顏─高雄地區祖宗畫像與畫師的調查研究(2015)
- 拓墾區的精英家族與地方公廟:─以杉林月眉黃家與樂善堂為中心(2014)
- 楠梓仙溪畔客家聚落的鸞堂鸞生養成傳承調查(2009)
- 六堆客家地區鸞堂與鸞書之調查研究(2008)
- 高雄縣客家地區鸞堂與鸞書文學之研究(2006)
- 儒宗神教鸞堂之研究─以美濃廣善堂為例(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