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佩玉
|
電子與電聲音樂系列 |
多聲道音頻 |
見載備註 |
總長115分30秒 |
|
任真慧
|
…leaving…, in leaves |
Heageum, Electronics |
2023-24 |
14' |
|
任真慧
|
隱乎離離 |
奚琴、電子音樂 |
2023-24 |
14分 |
|
李讓
|
我的青春 |
口琴、鋼琴、電聲音樂 |
2023 |
3分30秒 |
|
許德彰
|
Ashes to Ashes II |
長笛、單簧管、大提琴、電聲以及影像 |
2023 |
17分 |
|
陳以軒
|
七月巴羅角 |
電聲、打擊樂器 |
2023 |
17分 |
|
黃苓瑄
|
彼岸 - 無常之聲 |
VR與Ambisonics電聲 |
2023 |
25分 |
|
李讓
|
意識漂流 |
口琴、電聲音樂 |
2023 |
4分 |
|
李讓
|
銀河鐵道 |
口琴、津輕三味線、電聲音樂 |
2023 |
5分 |
|
王之筠
|
潘洛斯的誤讀 |
為擴音低音提琴與預置電聲 |
2023 |
12分 |
|
高振剛
|
霧 |
固定媒體 |
2023 |
4分56秒 |
|
李宜樺
|
幻・身 |
電聲音樂和女高音 |
2022 |
9分38秒 |
|
陳以軒
|
點聲漣 |
電聲、兩把小提琴、打擊樂器 |
2022 |
15分 |
|
林宜徵
|
來自異次元的聲音地圖 |
長笛、單簧管、擊樂、箏與多聲道沈浸式電聲 |
2022 |
8分21秒 |
|
任真慧
|
秋霧既已 |
低音管、二胡、笙、電子音樂 |
2022 |
14分 |
|
羅芳偉
|
荒蕪之聲/Sound of Desolation |
電子音樂與視覺藝術 (ver.3 為音樂節濃縮為短篇作品) |
2022 |
5分 |
|
林宜徵
|
極光 |
為薩克管獨奏與多聲道沈浸式電聲音樂 |
2022 |
10分8秒 |
|
陳以軒
|
聲深動 |
電聲、即時影像、薩克斯風、打擊樂器 |
2022 |
15分 |
|
鄭為中
|
《再會米蘭》 |
|
2021 |
61分5秒 |
|
黃苓瑄
|
Trompe l'oreille II |
四聲道錄像作品 |
2021 |
5分 |
|
高振剛
|
山洞中的午後雨 |
固定媒體 |
2021 |
2分58秒 |
|
黃苓瑄
|
引之微觀 |
為兩位表演者、物件與Ambisonics電聲 |
2021 |
18分 |
|
林宜徵
|
水彩畫意象 |
沈浸式電聲音樂 |
2021 |
8分48秒 |
|
林宜徵
|
自畫像 |
沈浸式電聲音樂 |
2021 |
9分10秒 |
|
林宜徵
|
來自元宇宙的音樂《神木之靈》 |
多聲道沈浸式電聲音樂 |
2021 |
8分40秒 |
|
林宜徵
|
玻璃中的冥想 |
沈浸式電聲音樂 |
2021 |
9分4秒 |
|
羅芳偉
|
荒蕪之歌/Songs of Desolation(多聲道純電聲版本) |
為49.4聲道環繞聲響系統(ver.2 為純電聲再延伸創作) |
2021 |
13分10秒 |
|
羅芳偉
|
荒蕪之歌/Songs of Desolation(原版) |
人聲(氣音)、吉他、電子音樂(ver.1 原作) |
2021 |
約12分34秒 |
|
林宜徵
|
樹林裡的夏日 |
沈浸式電聲音樂 |
2021 |
8分12秒 |
|
詹雅蘭
|
雙生 |
低音豎笛獨奏與電聲 |
2021 |
12分00秒 |
|
王之筠
|
顫弩的吟詠 |
為打擊獨奏與電聲 |
2021 |
13分30秒 |
|
林碩俊
|
The Release/迴「音」返響 |
Vla. + Live Electronics |
2020 |
6分 |
|
鄭伊里
|
小宇宙一號 |
給Ambisonic與VR實驗 |
2020 |
5分 |
|
鄭伊里
|
永 |
給笙、合成器與八軌即時電聲 |
2020 |
15分 |
|
陳以軒
|
生於海韻 |
電聲、鋼琴 |
2020 |
8分 |
|
林宜徵
|
為⽣命祈禱 |
大鍵琴獨奏與電聲音樂 |
2020 |
8分 |
|
林宜徵
|
潛入西拉雅VR電影配樂 |
電聲音樂 (3D 沈浸式VR音樂) |
2020 |
20分 |
|
林宜徵
|
⽔墨之禪意 |
電聲音樂 |
2020 |
7分 |
|
任真慧
|
靜之峰 |
鋼琴、電子音樂 |
2020 |
13分 |
|
林梅芳
|
聲音的足跡 |
電聲 |
2020 |
12分10秒 |
|
林宜徵
|
靈魂之舞 |
大鍵琴獨奏與沈浸式電聲音樂 |
2020 |
13分48秒 |
|
黃靖雅
|
告靈之前,與上路之後 |
|
2019-20 |
|
|
陳珩
|
聲I |
37簧笙與預錄電聲 |
2019-20 |
13分 |
|
黃苓瑄
|
<8> |
為波場合成陣列喇叭系統 |
2019 |
7分 |
|
李婉菁
|
Gliricidia Dance/南洋櫻之舞 |
雙鋼琴與電子異響電腦音樂 |
2019 |
7分 |
|
鍾金暹
|
Here I am surrounding by lots of speakers |
一位表演者與 8.0 環繞音響 |
2019 |
10分 |
|
林宜徵
|
Hey Kid |
電聲與錄音作品 |
2019 |
28分 |
|
朱怡潔
|
What the Heck is Blockchain? |
男聲獨唱 |
2019 |
|
|
曾毓忠
|
光影第四號 |
笙、箏、大提琴與電子音樂 |
2019 |
9分40秒 |
|
曾興魁
|
老山歌 |
為二胡與電聲 |
2019 |
8分 |
|
林宜徵
|
阿嬤的思想起 |
電聲與錄音作品 |
2019 |
7分 |
|
林宜徵
|
星之幻想 |
電聲音樂 |
2019 |
6分 |
|
陳廷銓
|
瑄毒 |
豎琴與電子音樂 |
2019 |
8分30秒 |
|
林梅芳
|
歌・遙想 |
中提琴、電聲 |
2019 |
15分10秒 |
|
鄭伊里
|
誤讀 |
給四十個裝置於音樂廳椅之震動喇叭與四聲道環繞音響與全幅天花板互動投影 |
2019 |
12分 |
|
林進祐
|
《三天兩夜》組曲 |
電腦MIDI(以吉他為主,有柔音管、馬林巴琴、鋼琴等音色) |
2018 |
|
|
李婉菁
|
In A Soundscape 2/在聲音的風景中 II |
單簧管與電子異響電腦音樂 |
2018 |
7分 |
|
李婉菁
|
Peter Tscherkassy: L'Arrivée(配樂) |
電子異響電腦音樂 |
2018 |
3分 |
|
李婉菁
|
Summer Morning Rain/夏日晨雨 |
鋼琴與電子異響電腦音樂 |
2018 |
5分 |
|
曾興魁
|
七十自述 |
擊樂與電腦 Max/MSP |
2018 |
|
|
陳欣蕾
|
五行《土》-Earth |
電腦/一個人 |
2018 |
|
|
黃佩芬
|
弄樓 |
8.1聲道 |
2018 |
8分 |
|
曾毓忠
|
形而上風景第三 |
電子音樂 |
2018 |
6分50秒 |
|
陳珩
|
呼吸練習II |
雙簧管與預錄電聲 |
2018 |
8分 |
|
任真慧
|
重辭彼山 |
二胡、琵琶、箏、電子音樂 |
2018 |
12分 |
|
陳以軒
|
海韻迴響 |
電聲 |
2018 |
9分 |
|
周新純
|
野生之夜 (即興版本) |
|
2018 |
|
|
曾毓忠
|
絲的綺想 |
二胡與Max/MSP互動電子音樂 |
2018 |
10分50秒 |
|
陳可嘉
|
開始前的片刻…/Moments Before… |
打擊重奏和預錄音樂 |
2018 |
12分 |
|
熊仁岳
|
螢 |
為長笛獨奏與預錄電聲 |
2018 |
6分 |
|
鄭伊里
|
觸.聲— 仨 |
給三位演奏者、低音喇叭、水盆與即時投影 |
2018 |
10分 |
|
鄭伊里
|
觸.聲— 壹 |
給一個聲音裝置與一位演奏者 |
2018 |
5分 |
|
鄭伊里
|
觸.聲—貳 |
兩個水聲音裝置 |
2018 |
12分 |
|
鍾金暹
|
調焦 |
豎琴與即時電聲 |
2017 |
6分 |
|
楊茜茹
|
Acqua |
預錄電子音樂、鋼琴、低音管與一位朗誦者 |
2017 |
8分28秒 |
|
林宜徵
|
Deadlines |
電聲音樂 |
2017 |
1分30秒 |
|
李婉菁
|
Duet in Autumn/秋日二重奏 |
MAX MSP, Yamaha Disklavier Piano |
2017 |
5分 |
|
林慕萱
|
je tu il-là elles |
為長笛、單簧管、豎琴、擊樂與電音 |
2017 |
17分30秒 |
|
林慕萱
|
speckled deep ∆ Force Majeure (2017) |
人聲11、打擊樂器2、鋼琴和電音 |
2017 |
9分30秒 |
|
曾毓忠
|
幻想曲II |
小號與現場電子音樂 |
2017 |
10分20秒 |
|
李婉菁
|
在聲音的風景中 |
雙鋼琴與電子異響電腦音樂 |
2017 |
7分 |
|
任真慧
|
至於微暝 |
長笛、手風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電子音樂 |
2017 |
11分 |
|
曾毓忠
|
我歌月徘徊 |
女高音與與電子音樂 |
2017 |
9分52秒 |
|
陳政文
|
見證的缺席 |
為一位鋼琴家、預置鋼琴與電子音樂 |
2017 |
20分 |
|
蕭育霆
|
宜蘭脈動 |
擊樂二重奏與預置電子音樂 |
2017 |
12分 |
|
曾毓忠
|
空雕樂響 |
MusGlove無線手套裝置、8聲道電子音樂與互動影像 |
2017 |
5分45秒 |
|
曾興魁
|
故鄉祝禱 |
純電聲 |
2017 |
7分20秒 |
|
黃志方
|
風情月思 |
女高音、小提琴與電腦音樂 |
2017 |
7分33秒 |
|
林梅芳
|
時間・建構 I&II |
擊樂I、擊樂II、鋼琴、電聲 |
2017 |
10分 |
|
曾毓忠
|
路轉…忽見 |
箏與電子音樂 |
2017 |
13分12秒 |
|
曾毓忠
|
漂浮的聲音 |
MusGlove無線手套裝置、燈光與多聲道電子音樂 |
2017 |
6分25秒 |
|
蕭永陞
|
翼/Wing |
古箏與電聲 |
2017 |
10分36秒 |
|
余忠元
|
離去,原是為了走向歸途 |
二胡、鋼琴與電聲音樂 |
2017 |
|
|
王思雅
|
蠕蟲潮 |
演員和互動電音影像 |
2017 |
10分 |
|
曾毓忠
|
内在音聲之外 |
電子音樂 |
2017 |
8分35秒 |
|
林碩俊
|
Collapse ‧ 壞 |
Live Elc. + Pno. + Actor |
2016 |
4分 |
|
羅仕偉
|
On The Fringe |
為六位人聲、雙擊樂、雙鋼琴、電聲 |
2016 |
8分30秒 |
|
黃佩芬
|
以愛之名 |
長笛與8.1聲道 |
2016 |
8分 |
|
蔡東翰
|
地球之上 |
擊樂與電聲 |
2016 |
|
|
陳政文
|
見證缺席的三重奏 |
為三個獨立空間的音樂 |
2016 |
50分 |
|
楊茜茹
|
往天空的途中 |
鍵盤與合成器 |
2016 |
5分15秒 |
|
楊茜茹
|
花雨 |
鍵盤與合成器 |
2016 |
7分30秒 |
|
曾興魁
|
故鄉音景 |
純電聲 |
2016 |
12分 |
|
曾毓忠
|
秋日遣懷 |
長笛與現場電子音樂 |
2016 |
8分45秒 |
|
周新純
|
重生(合唱版) |
打擊樂獨奏、混聲合唱、電聲 |
2016 |
|
|
張捷
|
組織者的樣態 |
琵琶與電子音樂 |
2016 |
5分 |
|
陳以德
|
搖擺鈴鐺 |
電聲音樂 |
2016 |
|
|
鄭為中
|
獨立遊戲《UNCLEGO》原聲帶 |
|
2016 |
9分36秒 |
|
陳政文
|
⟪⋯天下⋯⟫ I |
為混聲合唱團與電聲 |
2015 |
10分 |
|
陳政文
|
⟪⋯天下⋯⟫ II |
唯聲音樂 |
2015 |
2分39秒 |
|
陳政文
|
⟪⋯天下⋯⟫ IV |
為音響山水與一把朗誦的(預置)大提琴 |
2015 |
15分 |
|
李婉菁
|
Ban Shan/扮仙 |
電子異響電腦音樂 |
2015 |
4分 |
|
羅仕偉
|
On The Fringe |
電聲 |
2015 |
8分30秒 |
|
林慕萱
|
Pale Fire |
為鋼琴獨奏與電子音樂 |
2015 |
7分40秒-8分20秒 |
|
楊茜茹
|
白露 |
鍵盤與合成器 |
2015 |
4分41秒 |
|
羅仕偉
|
於境默聲 II / Madhye II |
女高音、次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環繞電聲 |
2015 |
8分30秒 |
|
楊茜茹
|
侘寂 |
鍵盤與合成器 |
2015 |
5分37秒 |
|
周新純
|
重生(多媒體版) |
打擊樂獨奏、男中音、電聲、即時影像 |
2015 |
|
|
羅仕偉
|
寂城/The City of Solitude |
大提琴、雙豎琴、電聲、影像裝置 |
2015 |
10分 |
|
李思嫺
|
湊の憶 |
為長笛、擊樂與聲景錄音 |
2015 |
|
|
楊茜茹
|
筆跡 |
鍵盤與合成器 |
2015 |
6分20秒 |
|
曾毓忠
|
跨越 |
多重打擊樂與電子音樂 |
2015 |
12分10秒 |
|
石佩玉
|
遁逃 |
電子音樂 |
2015 |
1分29秒 |
|
鄭為中
|
獨立遊戲《DUSTATIC》開場音樂 |
|
2015 |
3分16秒 |
|
林梅芳
|
聲光之間 |
電聲 |
2015 |
7分50秒 |
|
任真慧
|
臨界之二:裂痕深處 |
電吉他、小型擊樂 |
2015 |
8分 |
|
任真慧
|
歸山 |
琵琶、電子音樂 |
2015 |
8分 |
|
李婉菁
|
織 |
電子異響與交響樂 |
2015 |
4分 |
|
陳政文
|
蘭 |
為一位大提琴演奏家、即席電子音樂以及加或不加打擊樂 |
2015 |
13分 |
|
鄭為中
|
《電気女皇》專輯 |
|
2014 |
23分27秒 |
|
廖琳妮
|
Le train de la vie 浮生 V - Alison |
電吉他+電聲 |
2014 |
8分30秒 |
|
曾毓忠
|
Points, Lines, Planes |
電子音樂 |
2014 |
4分05秒 |
|
李雅婷
|
Tilting at Windmills (Don Quixote) |
for Percussion Solo and Max MSP |
2014 |
|
|
曾毓忠
|
形、意、象 II |
洞簫與電子音樂 |
2014 |
8分32秒 |
|
任真慧
|
對影獨飲 |
吉他、電子音樂 |
2014 |
7分 |
|
陳廷銓
|
豎琴律動 |
豎琴與電子音樂 |
2014 |
8分30秒 |
|
任真慧
|
臨界之一 |
電吉他、擊樂 |
2014 |
8分 |
|
李宜樺
|
醫院驚魂 |
電聲音樂和混聲四部 |
2013 |
7分13秒 |
|
陳欣蕾
|
Bach/Buddha |
電腦音樂/混聲合唱 |
2013 |
|
|
蕭永陞
|
Zoom |
鋼琴與電聲古箏 |
2013 |
8分44秒 |
|
曾毓忠
|
山歌 |
女高音與與電子音樂 |
2013 |
10分30秒 |
|
曾興魁
|
五行生剋 II - 水 |
純電聲 |
2013 |
9分30秒 |
|
任真慧
|
六日歸塵 |
大提琴、電子音樂 |
2013 |
14分 |
|
陳政文
|
天枰座 |
為雙面鈸獨奏或與即席電子音樂 |
2013 |
12分 |
|
曾興魁
|
太極 42 式互動藝術 |
太極表演 互動裝置 電腦Max/MSP |
2013 |
8分 |
|
曾毓忠
|
幻想曲 |
中音長笛與Max/MSP互動電子音樂 |
2013 |
9分25秒 |
|
羅芳偉
|
幻境, 在深淵之底/Illusion, in the Deep of the Abyss |
為中提琴與即時互動電子音樂(Max.Msp) |
2013 |
約5分45秒 |
|
董昭民
|
石竹緣 |
互動竹筒、電聲和影像 |
2013 |
7分 |
|
邱妍甯
|
於蛋殼中... |
電子音樂 |
2013 |
10分 |
|
羅仕偉
|
於境默聲 / Madhye |
三位女高音、十二部混聲合唱、電聲、影像 |
2013 |
8分13秒 |
|
林梅芳
|
流的源頭 |
電聲 |
2013 |
7分 |
|
曾毓忠
|
接觸 |
鋼琴、馬林巴琴與電子音樂 |
2013 |
7分45秒 |
|
曾毓忠
|
聲簾下蝴蝶紛飛 |
電子音樂 |
2013 |
9分05秒 |
|
陳政文
|
霧、鳥與預言 |
唯聲音樂 |
2013 |
3分16秒 |
|
廖琳妮
|
Le train de la vie 浮生 III - WE |
二胡 +電聲 |
2012 |
12分 |
|
廖琳妮
|
Le train de la vie 浮生 IV - TT |
電聲 |
2012 |
10分30秒 |
|
簡宇君
|
Wow |
電子音樂 |
2012 |
|
|
石佩玉
|
三角關係 |
多聲道音頻 |
2012 |
5分41秒 |
|
曾毓忠
|
竹跡 |
竹笛與Max/MSP互動電子音樂 |
2012 |
8分56秒 |
|
石佩玉
|
飛翔 I-IV |
多聲道音頻 |
2012 |
7分38秒 |
|
石佩玉
|
等待 |
電子音樂 |
2012 |
3分30秒 |
|
林桂如
|
亂雲飛 |
二胡, 琵琶, 古箏及預製電子音樂 |
2012 |
12分 |
|
羅仕偉
|
意嚮之際 |
豎琴、電聲、影像 |
2012 |
8分15秒 |
|
石佩玉
|
夢境 |
多聲道音頻 |
2012 |
1分16秒 |
|
鄭為中
|
獨立遊戲《魚》原聲帶 |
|
2012 |
58秒 |
|
林岑陵
|
賽德克族的星空 |
電腦音樂 |
2012 |
|
|
林宜徵
|
“Glorious” Beethoven |
電聲音樂 |
2011 |
15分 |
|
簡宇君
|
Capriccio for Pipa |
電子音樂 |
2011 |
|
|
曾興魁
|
五行生剋 I - 混沌大極 |
電聲與影像 |
2011 |
10分 |
|
羅仕偉
|
在距離之外,於靈魂之間 |
擊樂與電聲 |
2011 |
8分 |
|
曾毓忠
|
形、意、象 |
大提琴獨奏與電腦音樂 |
2011 |
13分52秒 |
|
曾毓忠
|
狂想曲 |
單簧管與電腦音樂 |
2011 |
8分53秒 |
|
林梅芳
|
流 |
馬林巴琴、電聲 |
2011 |
7分30秒 |
|
陳政文
|
清客集 III |
為低音長笛與電子音樂 |
2011 |
6分 |
|
曾毓忠
|
傳奇 I |
琵琶、預置預置與現場即時互動電子音樂 |
2011 |
12分12秒 |
|
陳家輝
|
輪迴 |
électroacoustique |
2011 |
6分 |
|
廖琳妮
|
Le train de la vie 浮生 I - LR |
電聲 |
2010 |
8分30秒 |
|
廖琳妮
|
Le train de la vie 浮生 II - Doris |
吉他+電聲 |
2010 |
10分 |
|
曾毓忠
|
Points of Departure with 17 Variations |
電子音樂 |
2010 |
7分 45 秒 |
|
曾毓忠
|
向舒曼致意 |
國樂五重奏與電子音樂 |
2010 |
18分20秒 |
|
曾毓忠
|
扭噪甩樂 |
4支Wiimote與Max/MSP實時互動電腦音樂 |
2010 |
6分10秒 |
|
任真慧
|
來自夢境 |
鋼琴、電子音樂 |
2010 |
13分 |
|
陳家輝
|
望春風 |
électroacoustique |
2010 |
6分 |
|
陳家輝
|
脫離 |
électroacoustique |
2010 |
5分30秒 |
|
蔡文綺
|
雪凝將盡之日 |
手鼓,打擊樂器和電子音樂的獨奏 |
2010 |
7分 28秒 |
|
石佩玉
|
鳥 |
多聲道音頻 |
2010 |
3分54秒 |
|
蔡文綺
|
華麗的緩慢 |
打擊四重奏和電子音樂 |
2010 |
|
|
石佩玉
|
銀河 |
多聲道音頻 |
2010 |
11分35秒 |
|
陳家輝
|
壓縮 |
électroacoustique |
2010 |
5分30秒 |
|
羅仕偉
|
隱匿維度 |
電聲 |
2010 |
5分 |
|
蔡文綺
|
關於面容 |
電子音樂作品 |
2010 |
|
|
曾毓忠
|
F.M.M. |
電子音樂 |
2009 |
8分43秒 |
|
石佩玉
|
F's 65 |
多聲道音頻 |
2009 |
1分05秒 |
|
曾毓忠
|
Pianoforte |
電子音樂 |
2009 |
8分23秒 |
|
鄭聿恬
|
夜曲記憶 |
大提琴、電腦音樂 |
2009 |
5分 |
|
鄭伊里
|
弦內之音 |
純電聲 |
2009 |
5分 |
|
王思雅
|
表象 |
影音即時互動 |
2009 |
10分 |
|
石佩玉
|
紅樓 |
多聲道音頻 |
2009 |
7分41秒 |
|
林岑陵
|
單簧管的記憶 |
單簧管與Max/MSP/Jitter電腦即時互動影音系統 |
2009 |
|
|
謝宗仁
|
漫步 |
給中提琴獨奏與五個聲道的電子音樂 |
2009 |
|
|
蔡文綺
|
潛水者/Plongeur |
中音薩克斯風和電子音樂 |
2009 |
6分 |
|
謝宗仁
|
翻轉的花園 |
給四個聲道的音樂裝置 |
2009 |
|
|
任真慧
|
霧中殘簡 |
女高音、電子音樂 |
2009 |
9分 |
|
曾毓忠
|
形而上風景第二號 |
電子音樂 |
2008 |
9分22秒 |
|
周久渝
|
俠情 |
電子音樂、古箏 |
2008 |
5分 |
|
謝隆廣
|
盼 |
中提琴與電子音樂 |
2008 |
10分 |
|
石佩玉
|
突然的斷層 |
低音提琴與六個擴音器 |
2008 |
6分54秒 |
|
林梅芳
|
音型 |
電聲 |
2008 |
4分6秒 |
|
林岑陵
|
對話I |
電腦音樂 |
2008 |
|
|
林岑陵
|
對話II |
電腦音樂 |
2008 |
|
|
曾毓忠
|
樂興之時 |
紅外線感應器、燈光與電腦音樂 |
2008 |
3分20秒 |
|
石佩玉
|
聲聲慢 |
長笛,豎笛,鋼琴,小提琴,大提琴與八個擴音器 |
2008 |
9分00秒 |
|
蔡文綺
|
獻給妳的馬戲團表演 |
打擊獨奏與電子音樂的實驗作品 |
2008 |
|
|
李雅婷
|
Trio |
Trio |
2007 |
|
|
曾毓忠
|
形而上風景 |
電子音樂 |
2007 |
9分06秒 |
|
石佩玉
|
秋風詞 |
薩克斯風,擊樂,鋼琴與八個擴音器 |
2007 |
10分23秒 |
|
曾毓忠
|
精靈之對話 |
電腦音樂 |
2007 |
5分20秒 |
|
曾毓忠
|
樂自空中來 |
紅外線感應器與電腦音樂 |
2007 |
4分20秒 |
|
董昭民
|
蝶夢 |
阮,現場即時電子音樂 |
2007 |
16分20秒 |
|
曾毓忠
|
SSSCREAM |
電子音樂 |
2006 |
10分26秒 |
|
曾毓忠
|
三角鐵之內在音聲 |
電子音樂 |
2006 |
10分38秒 |
|
石佩玉
|
兩支歌唱的單簧管 |
單簧管與多聲道音頻 |
2006 |
10分00秒 |
|
石佩玉
|
柳暗花明 |
多聲道音頻 |
2006 |
7分58秒 |
|
石佩玉
|
掉落時間之外 |
多聲道音頻 |
2006 |
9分55秒 |
|
曾毓忠
|
鈸變 |
電腦音樂 |
2006 |
6分40秒 |
|
曾毓忠
|
SMS-DisCorDance |
電腦音樂 |
2005 |
5分45秒 |
|
曾毓忠
|
幻象山水 |
鋼琴與電腦音樂 |
2005 |
9分35秒 |
|
王思雅
|
水滴 |
幼兒與影音即時互動 |
2005 |
10分 |
|
石佩玉
|
我是另一個你自己 |
琵琶,燈光與四個擴音器 |
2005 |
11分58秒 |
|
曾毓忠
|
琵琶懷舊 |
長笛、多重打擊樂與電子音樂 |
2005 |
12分13秒 |
|
石佩玉
|
虛與實 II |
鋼琴演奏者,電腦鋼琴與兩個擴音器 |
2005 |
5分30秒 |
|
曾興魁
|
實驗手扎 |
二胡與合成器 Roland JP-8000 |
2005 |
|
|
曾毓忠
|
數大美 |
電腦音樂 |
2005 |
8分10秒 |
|
顏名秀
|
遺落 |
電聲 |
2005 |
4分45秒 |
|
黃志方
|
Song of Wanderers |
小提琴與電腦音樂 |
2004 |
7分24秒 |
|
李思嫺
|
The Mystery of the Butterfly (composition for dissertation) |
3 female performers, 7 instrumentalists, and electronic music accompaniment on an audio CD |
2004 |
|
|
曾毓忠
|
太極氣 (T.J.Chi) |
電子音樂 |
2004 |
6分56秒 |
|
董昭民
|
心經 |
古箏和即時電聲 |
2004 |
10分 |
|
顏名秀
|
冰晶 |
電聲 |
2004 |
4分40秒 |
|
石佩玉
|
拈花,微笑 |
擊樂器與六個擴音器 |
2004 |
11分25秒 |
|
林桂如
|
素描簿 IV |
小提琴, 大提琴, 四聲道即時電子音樂 |
2004 |
11分 |
|
林梅芳
|
虛擬倍增 |
擊樂、及時互動電腦音樂 |
2004 |
11分30秒 |
|
石佩玉
|
燃燒的思維 |
四個擴音器 |
2004 |
9分35秒 |
|
曾毓忠
|
燃點之上 |
電子音樂 |
2004 |
11分22秒 |
|
曾毓忠
|
五行 |
電子音樂 |
2003 |
7分 11秒 |
|
曾毓忠
|
五行之二 |
電子音樂 |
2003 |
5分 12秒 |
|
曾毓忠
|
陰陽 |
鋼琴與電腦音樂 |
2003 |
7分58秒 |
|
石佩玉
|
虛與實 I |
鋼琴演奏者與電腦鋼琴 |
2002-2003 |
5分05秒 |
|
曾毓忠
|
七首電腦音樂組曲 |
電子音樂 |
2002 |
7分 50秒 |
|
曾毓忠
|
叮噹變奏曲 |
電腦音樂 |
2002 |
6分25秒 |
|
謝隆廣
|
兩首《前奏曲》為弦樂團與電子音樂 |
弦樂團與電子音樂 |
2002 |
10分 |
|
謝隆廣
|
南柯新夢 |
長笛(低音長笛)、單簧管(低音單簧管)、低音管、敲擊樂 X2) 與電子音樂 |
2002 |
16分 |
|
吳叠
|
概念I《真實的假象》 |
電腦多媒體 |
2002 |
12分24秒 |
|
石佩玉
|
氣-靜力,位移 |
八個擴音器 |
2001-2002 |
13分05秒 |
|
石佩玉
|
...之外 |
八個擴音器 |
2001 |
13分27秒 |
|
謝隆廣
|
七彩的虹 |
單簧管(低音單簧管)敘述者與電子音樂 |
2001 |
10分 |
|
董昭民
|
于喁 |
現場電子音樂,豎笛 |
2001 |
12分10秒 |
|
林梅芳
|
互動 |
鋼琴、電聲 |
2001 |
7分40秒 |
|
石佩玉
|
台北素描 |
人聲,多編制器樂,預置錄音,影像 [Y.M.] |
2001 |
7分58秒 |
|
曾毓忠
|
四首電腦音樂組曲 |
電子音樂 |
2001 |
6分38秒 |
|
董昭民
|
在蒙古草原上 |
電子音樂,大提琴I,大提琴II |
2001 |
8分30秒 |
|
曾毓忠
|
草書 |
電腦音樂 |
2001 |
6分55秒 |
|
洪雅惠
|
影子Ⅲ |
|
2001 |
|
|
石佩玉
|
練習曲 |
貝森朵夫電腦鋼琴 |
2001 |
8分08秒 |
|
林梅芳
|
內境 |
電聲 |
2000 |
7分56秒 |
|
楊金峯
|
空間 |
電子音樂、長笛、單簧管、低音管、小號、擊樂I、擊樂II、小提琴、低音提琴、鋼琴 |
2000 |
|
|
謝隆廣
|
奧斯維茲 |
單簧管(低音單簧管)與電子音樂 |
2000 |
13分 |
|
蔡淩蕙
|
Twisted Reed |
電聲音樂 |
1999 |
|
|
林梅芳
|
升天 |
電聲 |
1999 |
5分36秒 |
|
曾毓忠
|
並置 |
電子音樂 |
1999 |
9分19秒 |
|
吳叠
|
易象 8'01" |
電腦音樂 |
1999 |
8分01秒 |
|
曾毓忠
|
DIG |
電子音樂 |
1998 |
5分07秒 |
|
曾毓忠
|
五幅音景 |
大型室內樂與電腦音樂 |
1998 |
16分12秒 |
|
曾毓忠
|
天空不再是藍 |
電腦音樂 |
1998 |
8分12秒 |
|
曾毓忠
|
兩首電腦音樂組曲 |
電子音樂 |
1998 |
6分 43秒 |
|
吳叠
|
現象與概念 1001 |
人聲與電腦結合舞台動作與視覺投影 |
1998 |
12分 |
|
王怡雯
|
The Blossoming of Life |
電聲,小提琴 |
1997 |
|
|
曾毓忠
|
電子音樂習作第二號 |
電子音樂 |
1997 |
4分20秒 |
|
李志純
|
Scream |
for electronic music |
1996 |
3分 |
|
曾毓忠
|
小陰陽第三號 |
鋼琴與電腦音樂 |
1996 |
9分10秒 |
|
李思嫺
|
谷耹 |
小型管絃樂團,古琴與電子音樂 |
1996 |
|
|
李志純
|
The Prayer |
for electronic music |
1995 |
12分 |
|
陳瓊瑜
|
幻象 |
為電腦音樂 |
1995 |
|
|
李志純
|
Dialog |
for four percussionists and tape |
1994 |
10分 |
|
李志純
|
Natural Dance |
for electronic music |
1994 |
10分 |
|
曾毓忠
|
悲歌 |
雙簧管、鼓、幻燈片與電腦音樂 |
1994 |
6分12秒 |
|
曾毓忠
|
臺灣組曲 |
演算作曲電腦音樂 數位鋼琴 |
1994 |
12分25秒 |
|
曾毓忠
|
憶蕭邦 |
演算作曲電腦音樂 數位鋼琴 |
1994 |
1分50秒 |
|
李志純
|
Process I–IV |
for electronic music and dance |
1992 |
|
|
李志純
|
Chant |
for electronic tape |
1991 |
|
|
李志純
|
Cry |
for cello solo and electronic music |
1991 |
|
|
李志純
|
Dance of Hell |
for electronic music and metal tape music |
1991 |
|
|
李志純
|
Music for Dance |
for electronic music |
1991 |
|
|
李志純
|
Sight |
for prerecorded piano and manipulated voices |
1991 |
|
|
李志純
|
Bright and Heat |
for electone and electronic music band |
1990 |
5分 |
|
蘇凡凌
|
大地之歌 |
電子音樂預錄的錄音帶 |
1990 |
9分15秒 |
|
陳玫琪
|
浪淘沙 |
薩克斯風、合成器與電子打擊樂 |
1990 |
|
|
蘇凡凌
|
乾 |
打擊樂與預錄的錄音帶 |
1990 |
10分 |
|
吳丁連
|
無止盡的片刻II |
MIDI Piano & Acoustic Piano |
1990 |
|
|
吳丁連
|
山水國歌 |
電腦音樂 |
1989 |
|
|
蘇凡凌
|
五邊形 |
鋼琴與預錄的錄音帶 |
1989 |
15分30秒 |
|
吳丁連
|
動中之靜、靜中之動I |
電腦音樂 |
1989 |
|
|
吳丁連
|
動中之靜、靜中之動II |
電腦音樂 |
1989 |
|
|
蘇凡凌
|
陽關會 |
女高音、南胡、大提琴與預錄的錄音帶 |
1989 |
12分 |
|
李志純
|
Soun, Wu–Kong--the King of Monkey |
for electone solo |
1988 |
13分 |
|
蘇凡凌
|
隨想曲Ⅱ |
電子音樂預錄的錄音帶 |
1988 |
16分30秒 |
|
呂文慈
|
十六歲的花季 |
三台電子合成器(DX-7)及絃樂四重奏 |
1986 |
|
|
曾毓忠
|
琵琶懷舊II |
琵琶、多重打擊樂與電子音樂 |
|
12分10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