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

策展人文字裝飾背景
WANG, Jun-Jieh

王俊傑

1996年畢業於德國國立柏林藝術學院(HdK Berlin),獲卓越藝術家最高文憑(Meisterschüler),為臺灣少數知名新媒體藝術家兼策展人。1984年起開始從事錄像藝術創作,為臺灣新媒體藝術的開創者之一。現為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並專任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教授。1984年獲「雄獅美術新人獎」。1995年獲德國「柏林電視塔藝術獎」。2009年獲「台新藝術獎」年度視覺藝術大獎。2000年獲日本著名美術雜誌《美術手帖》推選為「最受注目的100位藝術家之一」。2002年為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製作公共錄像裝置作品《雙城記》,同年並獲日本NHK電視台製作三十分鐘記錄專輯於「亞洲名人錄」(Asian Who’s Who)全球頻道播映。重要國際邀展包括:「美國電影中心錄像展」(1989)、「光州國際雙年展」(1995)、「威尼斯雙年展」(1997)、「約翰尼斯堡國際雙年展」(1997)、「移動中的城市」(維也納分離主義藝術中心,1997)、「1998台北雙年展:慾望場域」(2000)、「亞洲藝術三年展」(1999)、「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1999)、「無法無天:2000台北雙年展」(2000)、「亞細亞散步」(2002)、「林茲電子藝術節」(2013)、「上海西岸雙年展」(2013)、「柏林超媒體藝術節」(2014)、「日本道後溫泉國際藝術節」(2014)、「歐洲媒體藝術節」(2016)等。

WU, Shang-Lin

吳尚霖

吳尚霖出生並居住於臺北,策展人、視覺藝術創作者及自由撰稿人,從事攝影、錄像、行為等跨領域創作。2000年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學士),2007年於法國第戎高等藝術學院取得國家高等造型表現文憑DNSEP(碩士),近幾年分別於法國巴黎東京宮、韓國京畿道創作中心、泰國藝術大學(Silpakorn University)等機構駐地創作及研究。他關注當代社會人的移動與環境變遷的問題,於2013年開始營運「阿斯匹靈計畫」以策展工作室進行展覽及國際交流活動。尚霖的創作探討當代城市在其不斷擴張的背景下所產生的問題,透過彼此觀點的討論與交流,呈現不同個體對其當下處境所選擇的應對方式。近期重要展出如2019年高雄市立美術館&韓國京畿道現代美術館的國際雙邊交流展,「移動與遷徙─從地方到他方的故事」、「移動與遷徙─我們都離開家園」(策展);2015-2016年高雄駁二藝術特區&韓國光州雙年展館,「河流─轉換中的生存之道/亞洲當代藝術連線」(策展);2013年齁空間、海馬迴 光畫館、絕對空間等替代空間及臺南市區,「微光─亞洲當代工業圖景,台日韓協力計劃」(策展);2014年全羅南道大潭美術館,「家景/潭陽」(個展);2012年台北當代藝術館,「畢業照─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個展);2016年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原創基地節─我.看見真實的自己」(聯展);2010年巴黎網球場國家藝廊的錄像展“Faux Amis – Une vidéothèque éphémère”(聯展)。

KAO, Chien-Hui

高千惠

藝術領域教學者、藝術文化書寫者、客座策展人、行旅者。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學術顧問。研究領域為現代藝術史、藝術社會學、文化批評、美術館機制、創作理論與實踐、藝術評論與思潮、東亞現(當)代藝術、水墨發展、視覺文化與物質文化研究。曾任教於美國紐澤西蒙克爾州立大學、臺灣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香港浸會大學、高雄國立師範大學跨領域研究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曾於紐約、臺灣、中國與威尼斯等地客座策畫展覽,為2001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策展者。著有《出界-水墨空間的人間詩學》、《當代藝術生產線-創作實踐與社會介入的案例》、《不沉默的字-藝評書寫與其生產語境》、《詮釋之外—藝評社會與近當代前衛運動》、《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風火林泉-當代亞洲藝術專題研究》、《發燒的雙年展-政治/美學/機制的代言》、《藝術-以XX之名》、《移動的地平線-文藝烏托邦簡史》、《叛逆的捉影-當代藝術家的新迷思》、《非藝評的書寫》、《日常的誘惑》、《藝種不原始-當代華人藝術跨領域閱讀》、《千里絲一線牽-漢唐織錦的跨域風華》、《在藝術界河上-當代藝術之旅》、《百年世界美術圖象》、《芝加哥公共藝術現代化運動》、《當代文化藝術澀相》等十餘本書。

HSU, Fang-Tze

許芳慈

許芳慈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傳播與新媒體學系講師,擁有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化研究博士學位。其論文研究曾獲新加坡「總統研究生獎學金」(President’s Graduate Fellowship)及「新加坡國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潛力青年研究獎助」(FASS Promising Graduate Scholar Award)。其研究興趣包括視覺現代性的形成、冷戰美學、記憶、科技哲學和日常生活中藝術實踐之體現等。許芳慈除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外,也是一名策展人,並在過去十年間曾與諸多藝術家和機構合作。2010年至2012年間,她擔任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 Art Archive)的數位典藏經理,也於2012年至2013年擔任國立臺灣美術館策展人。她近期的策展經歷有《未竟之役:太空.家屋.現代主義》(臺北市立美術館,臺灣,2021-2022);《逸彩:華宇瞬息》(Fistful of Colours: Moments of Chinese Cosmopolitanism)(新加坡國立大學博物館,新加坡,2021-2022);《想望的影像:當微歷史成形》(Wishful Images: When Microhistories Take Form)(新加坡國立大學博物館,新加坡,2020);以及與泰莎.瑪莉亞.奎松(Tessa Maria Guazon)共同策劃的《東南亞性/別身體》(Gendered Bodies in Southeast Asia)(馬尼拉大都會博物館,菲律賓,2019)。許芳慈亦是資深編輯及譯者。出版的編/譯作品有《東南亞:策展空間》(SouthEastAsia: Spaces of the Curatorial)中文版(由烏特.梅塔.鮑爾〔Ute Meta Bauer〕與布麗姬特.歐特克〔Brigitte Oetker〕主編,2021);她也和町田惠美(Machida Megumi)共同主編《攝影之聲》(Voices of Photography)第28期「沖繩專題」(2020)。其文章散見於《皇家亞洲學會馬來亞分會學報》(Journal of the Malaysi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藝術觀點ACT》(Art Critique of Taiwan)與《藝術界》(LEAP)。

HUANG, Wen-Hao

黃文浩

1959年生於臺灣彰化,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植物學系。自1983年迄今一直從事現代藝術之創作,曾入選國內各項現代美展,並發表多次個展。1988年與莊普、劉慶堂、陳慧嶠等人共同發起成立「伊通公園現代藝術空間」。1995年,成立「在地實驗」新媒體藝術實驗機構,擔任藝術總監。2000年,與顧世勇、張賜福、王福瑞共同成立在地實驗[媒體實驗室],持續進行互動裝置的藝術性探索及技術研發,並共同發表作品《[T]Art》、《黃色潛水艇》等多項新媒體藝術作品。曾任「環境文化改造協會」常務理事、「SOCA現代藝術協進會」理事,「漫遊者─2004國際數位藝術大展」策展團隊展覽統籌,2005年,「異響b!as─國際聲音藝術展」策展人。2006年起承辦「台北數位藝術節」並成立數位藝術中心籌備處,2008年擔任數位藝術基金會董事長。2009擔任臺北數位藝術中心執行長並成立「在地實驗媒體劇場」製作並推動數位藝術表演。擔任臺北數位藝術中心執行長八年間孵化了三家以科技為主的文創團隊。2012年與新銳藝術家王仲堃、臺北數位藝術中心技術總監林維源共同成立以互動科技為主之「噪咖事務所」新媒體藝術策劃團隊。2014年與李柏廷、莊定一共同成立「固態記憶」以各種形式的3D掃描技術以及精密複製與高速動態的瞬間掃描為主要研究方向與服務。同年成立「移動故事屋」,一個可移動的科技藝文表演空間,提供偏鄉地區孩子沉浸式的環形動畫劇場,視、聽、嗅、觸覺的4D體驗。目前營運數位藝術基金會所屬的「台灣數位藝術中心」,致力於探索科技社會中的創造思維。

CHENG, Amy

鄭慧華

獨立策展人,目前生活和工作於臺灣臺北。鄭慧華是非營利機構「立方計劃空間」(TheCube Project Space)的共同成立者。她以「拓展策展」為實踐,致力於與藝術家、文化行動者及研究者的深度合作,並發展長期的研究暨策展計畫。鄭慧華的策展多關注亞洲與世界的關係、歷史及地緣政治,她以策展為方法共同推動臺灣現代聲響文化的研究,並以立方計劃空間為平台,延伸至展演、出版、線上資料庫及網路廣播電台等各種形式的文化實踐。鄭慧華策劃過的展覽包括:《液態之愛》國際聯展(2020,臺北,未來回憶錄三部曲之一)、《銜尾蛇》放映展(2019,臺北、盧森堡)、《現實秘境》(2016-2018,臺北、吉隆坡、首爾)、《告訴我一個故事──地方性與敘事》(與謝豐嶸共同策畫,2016、2018,上海、杜林)、《文明幻魅》(與Kevin Muhlen共同策畫,2015,盧森堡)、《巫士與異見》(2013,香港,西天中土計畫)、第三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憂鬱的進步》(與郭昭蘭共同策畫,2012,臺北)、《重見/建社會》系列展(2011-2013,臺北)、《聽見,以及那些未被聽見的──台灣社會聲音圖景》(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2011,威尼斯)、《疆界》(2006,臺北)及《在乎現實嗎?》(2004台北國際雙年展,與Barbara Vanderlindon共同策劃)等。2015年,她擔任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獎評審,2017年擔任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大會評審,2018年,擔任西班牙Han Nefkens基金會錄像藝術獎提名委員。